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什么不建在北京
图 文/安全老张
文字作为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一个民族在劳动生活等社会活动中创造的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赋予它优美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文字的诞生,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保存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从甲骨之前简单的符号经过几千年的锤炼,不断升华至炉火纯青,已经超越了她实用的原有价值,而中国书画艺术更成为富有艺术生命的瑰宝。汉字见证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记录着炎黄子孙更遥远的历史故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影响和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汉语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语言文字。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但是,中国文字博物馆2007年11月29日才动工建设。并且是由“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更名而成。
之前我还有些不解,中国文字博物馆应该是国家级的,为什么不建在首都北京?而是在河南安阳?当游览了安阳阴虚和中国文字博物馆之后才明白。因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而商朝建都在安阳。安阳是国家历史名城,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安阳是甲骨文最早发现地,有着"文字之都"的美誉。所以,中国文字博物馆建馆安阳当之无愧。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是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但是,唯有中国的甲骨文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
说起甲骨文的发现,不可谓不传奇。早在清朝末年,安阳殷墟小屯还是一片农田,小屯村民在这里耕种的时侯,经常能从泥土中刨出一些骨片,被人们当作中药"
龙骨 "卖到药店里。无意中,被金石专家王懿荣发现,经过认真考证为商朝甲骨文。顿时震惊世界,引得海内外人士前来挖掘收藏。而甲骨文的发现,不仅为考察商朝历史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中国文字史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分别有甲骨、青铜器、竹简、帛书、纸张等。由于受承载文字器物形状和质地的束缚,汉字笔画的书写形式也受到不同影响,从而也造就了汉字的多姿多彩。
中国民族文字以不同的文字形式记录下本民族的语言传承着各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它们和汉字一起组成中华文字大家庭,共同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经历了刻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发明,使手工抄写变为机械复制,开启了书籍复制的新方式,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成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铅活字排版技术传入中国后,印刷工作者积极吸收这一技术,并按照汉字的特点设计制造了各种字体的铅活字字模。从而又陆续出现了楷体、仿宋体和黑体。
现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问世,使古老的汉字获得了新生,也为中国进入信息时代打开了大门。 "用键盘写中国字
" 是许多人曾致力的一个科学梦想,自 20 世纪 5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利用汉字字形、字音方面的信息特征,用键盘输入汉字是可行的。这也预示着汉字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网络的大规模发展众多的网络术语和流行符号应运而生。它们是古老的汉字的生力军和新鲜血液。展望未来,中国文字的春天将会更加灿烂多彩。
传承历史,创造未来。学习了解文字发展的历史,是传承发扬汉字的前提,掌握汉字发展的脉络,继承和发扬光大汉字,让汉字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汉语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绽放耀眼的光芒。

△文字博物馆门前高大的字坊。字坊高 18.8 米,宽 10 米,取甲骨文、金文中 "
字
"字之形。象征人与自然密切相连,是我国古典学中 " 天人合一 " 思想的生动体现。

△博物馆大门两侧的玄鸟。几千年来人们更对《史记·殷本纪》里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深信不疑,即商族人称他们是由玄鸟坠卵而生。



△2018年10月恰逢殷墟发掘9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我们951舰观通部门的战友一行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
△闻名世界的安阳殷墟甲骨文
△这片肩甲骨模型,是甲骨中的典型标志,曾以此骨出版过纪念邮票。
△甲鱼腹部骨,因为平坦更易于雕刻。
△江泽民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题名
△文字博物馆序厅四周墙上的浮雕,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中国书法发展史、以及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少数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


△“一片甲骨惊天下"。这片当时被人们当做药材龙骨的甲骨,就是金石专家王懿荣发现的,经过认真考证为商朝甲骨文。


△1928年10月13日,董作宾在安阳小屯挖出了第一铲黄土,拉开了殷墟正式发掘的序幕。
△殷墟发掘的纪念图片

△董作宾先生的书法作品

△原始人在制陶过程中,创造了美饰花纹和记事符号,为文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商王问卜。商代盛行卜卦,遇有大事不断时,必用问卜的方法得出答案。

△狩猎图



△早期甲骨文出现的象形字

△会意字
△指事字
△形声字

△合意字

△族氏符号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西周的六艺教育图,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
△文字和它的载体器物。


△简帛文,在纸张出现之前写在竹简、布帛上的文字,流行于战国。



△战国时期形成了齐、燕、晋、楚、秦五大文字体系。

△秦始皇文字统一,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秦篆
△由篆到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