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苏州胥门伍子胥 |
分类: 游览拾贝 |
以前只是知道端午节和屈原、伍子胥的渊源,却不了解伍子胥更多的动人故事。这次游览苏州盘门护城河,恰逢端午节,听了带团属地导游讲解,方才进一步的认识了伍子胥。伍子胥既是一位苏州历史英雄,又是苏州人民心目中崇拜的神。
伍子胥是苏州古城的缔造者,可以说,没有伍子胥,就没有苏州古城。端午民俗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纪念伍子胥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千百年来,吴地仍然有很多遗风旧俗因伍子胥而流传下来,苏州、嘉兴一带过端午节就是纪念伍子胥。吴地人民十分感念这位吴国忠臣,苏州的胥门、胥口、胥江、胥山等地名都是对伍子胥的纪念。
苏州的端午与其他地方的端午不同,吴地端午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当年,正是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构筑了周长47里大城和周长10里的内城姑苏古城。
在伍子胥治理吴国的30多年里,他政绩卓著,有口皆碑。为了安君治民,兴霸成王,除“立城郭”外,伍子胥还“设守备,实仓禀,治兵库”,为苏州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伍子胥对苏州的水利建设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就是在伍子胥的主持下开挖的,胥江的出现,既避免了吴地的水患,又便利了当地的漕运和灌溉,对当地百姓的生计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护城河也叫苏州运河。
苏州城胥门。原名西门。据史料及民间传说,伍子胥被奸臣诬谄,吴王夫差听信谗言,赐属镂剑令伍子胥自刎。伍子胥说,可将我的头颅挂于城门上,我要看越军打进城来。当越军入侵到阖闾城时,见到城门上伍子胥的头颅,两眼弹出,须发怒张,吓得越兵不敢前进。因伍子胥悬首于城门,故称“胥门”。也有的说,因伍子胥居住在西门内,为纪念伍子胥,用谐音改称“胥门”。

宽阔的苏州护城河,也是漕运的运河。古时候,既守护城内人民的外患,又为苏州人民造福。

苏州护城河上有多座桥,三孔桥都是现代修建的,只有独孔的桥,才是古代留下的。


如今的苏州护城河,虽然没了护城功能,但它仍为当地的旅游发挥着作用。

胥门,就是那座悬挂伍子胥首级的城门。

伍子胥的塑像。

石墙上雕刻着伍子胥的动人故事。


城门上的故炮。

目前为苏州留存的最高的单孔石拱古桥。用花岗石砌筑,杂有少量武康石。全长66.3米,中宽4.8米,净跨16米,矢高9.85米,拱券石10排,长系石11根,纵联并列砌置。

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陆两用城门。这是古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