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话年俗--逛庙会 赏花供

(2017-02-11 10:35:26)
分类: 游览拾贝

过年话年俗--逛庙会 <wbr>赏花供

 过年话年俗---逛庙会 赏花供

图文/安全老张

   在豫北的老黄河古道上有一个叫李官寨的村子,因村里正月十五的庙会而闻名四方。庙会最大的亮点就是面食工艺---花供,当地人俗称花糕,且成功申报了地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庙会供奉的是泰山天仙圣母,民间俗称泰山老奶奶。据属地《内黄县志》载:“十余名乡绅士民到泰山朝圣求子,归来时宿一黑店,一人梦见天仙圣母对他说,店中主人在后院磨刀要杀你们,快随我来......”。口传圣母一个法术把他们送到本村东头,方得无虞。为报恩“圣母显灵”,随成庙会感谢天仙圣母大恩......。除了本地多个村庄有不同形式的供会,还辐射东至山东东明、冠县乃至泰东,北到河北省大名、邯郸,南到许昌,西到山西长治。著名越调艺术家毛爱莲其师妹袁秀莲都曾先后到圣会拜祭。

  
李官寨庙会的特点:一是没有庙宇。每年的正月十三庙会之前,仿“泰山碧霞宫”搭建神棚,用白面制成牌坊,用彩纸扎成奶奶驾,曰“泰山行宫”。二是神棚内除了主神天仙圣母,还供72位全神,但唯独没有财神。村民们解释说:“财富只能通过勤劳的双手去创造,而不会通过拜神来获取。”

  
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庙会的文化内涵也慢慢发生着变化。原来村民信仰泰山天仙圣母,是为了保佑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求消灾除病保平安。如今的庙会文化已经演变成一种感恩行为,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欢庆盛典。既传承了民族传统的节日文化,又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人们通过庙会的形式感恩苍天厚土,感激当今的太平盛世,感谢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老人们还用最为传统的方式,焚香祷告膜拜,许下来年的美好愿景。年轻一代则过多的是通过庙会唱大戏、扭秧歌、放烟火、锣鼓乐
等,庆贺本村的经济发展、农业兴旺,抒发对家乡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特别是老百姓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了,村民用自己亲手种植的小麦面粉,把传统的面食工艺---花糕翻新升华,配合现代灯光、水果雕刻、鲜花造型等,制作成既可敬神又可美食,又极具观赏性的精美花供。在神棚供奉完毕后,即摆在自家的胡同口供游人观赏。今年村里还组织了“谁是花糕王”大赛,以此来激发村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传承文化的热爱。使原来单纯性烧香拜神的庙会,演变成如今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灯节盛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6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过年话年俗--赶庙会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微信圈,感谢微信好友提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