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之旅第五站---江南水乡乌镇
图 文/安全老站
写在前面的话:春节期间,儿子儿媳精心组织了一次《感恩之旅》,带着双方父母出去旅游。为了弥补平时因为工作太忙,而顾不上陪爸妈的遗憾,儿子儿媳就用春节仅有的几天假期。丢下各自的琐事,一门心思地精心筹划安排着这次出游......。去乌镇感受小桥流水,领略秀美的江南风情也是我早已有的夙愿,所以很是期待......。
踏入这座小镇,恍若隔世。那一座座记载着岁月沧桑的古旧木屋临水而建,傍桥而立,仿佛诉说着千百年来曲折的经历,更折射出一种古老绚烂的文化。走在狭长的小巷里,踩在平坦的青石小路上,轻抚两旁斑驳的老墙,似乎看见了这里昔日的繁华:挂着招牌的茶馆里,头戴毡帽身穿马褂的人们或是品茶或是饮酒,巷子里黄酒香飘四溢。
乌镇隶属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地处江南水乡。是典型的江南地区汉族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1991年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开始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2014年11月19日始,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乌镇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陈运和诗《乌镇剪影》赞“一个现代文明影响不大的世界一张古老色彩依然浓重的史页”。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乌镇古名乌墩、乌戍。乌镇处于河流冲积平原,沼多淤积土,故地脉隆起高于四旷,色深而肥沃,遂有乌墩之名。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江南百床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展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坐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

这个床拥有多种功能,最里面是小姐睡觉的地方,是床的基本功能。再往外,是丫鬟呆的地方,最外面,是佣人睡觉的地方。


床顶子雕刻工艺

姐妹床

清·拔步千工床等床,用料为黄杨木,长217公分,深366公分,高292公分,前后共有三叠,此床历时3年方才雕成,用工千余,故有其名。
江南木雕,这里原是东栅徐家的豪宅,又名百花厅,以其木雕精美而闻名。的正室偏屋内更陈列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木雕精品器件。
木雕馆里的木雕取材丰富,有“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等民间传说,有“打渔”、“斗蟋蟀”、“敲锣打鼓”等生活场景,也有“龙凤呈祥”、“松鼠吃葡萄”、“梅兰竹菊”等传统图样,刻画出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
弥勒佛木雕

木雕作坊里,木雕匠人正在忙碌着。

桐乡乌镇景区特别设置了高竿船技表演,使这项传统的民间杂技得以传承和保护,具有很高的娱乐价值和观赏价值。爬高竿的全套动作有十八个,整套动作固定而连贯,极为惊险,集强身、耍技、表演于一体。
高竿船技表演是一项危险性大、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竞技活动,表演者身着象征蚕宝宝形象的白色服装,沿竹竿而上,爬至梢顶,在弯成九十度的毛竹上表演各种惊险动作。

文学巨匠茅盾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


乌镇的建筑大都是木质结构,因而防火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这是古人发明的各种消防器材。

老酒馆

药铺
织布表演
乌镇染布历史: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
史载宋元之际桐乡蓝印花布极为繁荣,形成了: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的壮观景象。
这些蓝印花布可以制成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因此,染坊业一度成为地方上的显业。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怎样一副美的画面,让多少诗人魂牵梦绕......。




桥是水乡不能少的。现30多座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
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



这一座座小桥古朴而又韵味十足。一条小木船,橹声咿呀地从桥下划过,渐渐远去,流下一道水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