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童年趣事(二)---
摸爬叉
图文/安全老张
知了的幼虫叫金蝉,豫北地区称之为“爬叉”。
在童年的记忆中,夏天的傍晚,摸爬叉是一件很有趣很好玩的事。那时感到有趣的是爬叉蜕变为知了的过程,而不是现在的为了食用。为什么叫“摸”爬叉,在前文已经详细叙述过了,主要是小时候的农村,因为生活贫困落后,手电之类的照明工具家里都还没有,即是哪家有个手电,也舍不得给孩子们拿出来玩,所以孩子们只能靠两手去“摸”。除了前文讲过的摸爬叉趣闻,今天就和朋友们分享摸爬叉的心得。
首先说哪里会有爬叉。有人可能会说:“有大树的地方就有爬叉”。其实不然,爬叉是知了的幼虫,只有知了产卵的树下才有可能有爬叉。知了喜欢在枝细而光滑,木质软的树枝上产卵,如:柳树、榆树、苹果树、桃树、杨树等。而松树、柏树、洋槐树都因木质坚硬,或树枝有针刺,而不易知了产卵,树下自然不会有爬叉。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就是,白天看到哪棵树上有蝉蜕下的皮,这棵树下就会有爬叉。
什么季节有爬叉。我的老家在豫北,爬叉一般在每年的夏至以后开始陆续出土。白天爬叉是不会爬出土来的,因为,一是在晚上潮湿的环境下利于它蜕变;二是晚上更有利于隐蔽而不被鸟儿吃掉,所以,爬叉只会在晚上钻出来。
什么时间摸爬叉。“天黑之前地下挖,天黑之后树上抓”。爬叉为了保护自己,或者为了有一个安静的蜕变环境,即便是白天爬到了地面,也只会挖开一个细小的洞,露出两只小眼睛,耐心观察等待夜幕的降临。天黑之前,在爬叉出没的树下,用小铲子浅浅的挖就可以挖出来。九点之后,第一波爬叉已经出完了,剩下的就是陆续刚钻出土的“散兵”,只在树枝上寻找弓着腰快要蜕变的爬叉,或者已经蜕变后的黄知了了。
摸爬叉的最佳时机。摸爬叉的最佳时间是傍晚7点50分至8点20。因为这一波出来的爬叉,都已经在土皮下等待多时,甚至是一个白天了,它们蓄势待发一旦天黑即穷巢出洞。所以这一波的爬叉出的数量最多,时间也最集中。爬叉出洞以后会迅速朝着树的方向爬去,这时在树旁守株待兔就可以了。
与爬叉斗智。爬叉看上去傻乎乎的,但有时它又很鬼。如天黑之前从洞里抠爬叉,爬叉发现后会迅速缩回洞里去,你越是用手指抠它就越往回缩,如果没有铲子的工具你就会束手无策。这时你不要用手指去抠,只要用一根树枝放在洞里,爬叉就会趴在树枝乖乖出来了。正在树干上爬的爬叉,有的很鬼,一看到灯光,或者听到响声,就会本能的自我保护,迅速坠落在草地上装死。所以,当你发现爬叉“玩失踪”时,就往地下找好了。
爬叉的使用价值。蝉性寒、味香,具有解热定惊等功能。爬叉营养丰富,味道可口,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58.58%-70.2%,比牛肉、鸡肉和猪肉都高,另外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蝉的各种有益成分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对体虚患者康复有辅助治疗作用,蝉壳是中药的明目药材。
爬叉的保存方法。抓来的爬叉洗干净后,装入纯净水瓶,盖好瓶盖加水速冻即可。为了方便食用,一个瓶子装30至50个为宜,这样解冻后可刚好烹制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