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旅--品味老城特色美食
图文/安全老张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文化历史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洛阳的王都气魄。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我喜欢古建筑文化,来洛阳之前,对这座九朝古有着更多的期待,游览之后还是留下了遗憾。我好奇地询问家在洛阳的战友,战友简单回答是:“历史上几次被大火烧了”。的确是,从网上搜索到的结果是,洛阳历史上经过受了三次战争的火烧大浩劫。第一次大浩劫发生在东汉末年,第二次大浩劫则发生在唐朝末年,第三次发生在明朝末年。最惨重的一把火则是明末起义军点燃的。李自成在攻城的过程中,放纵手下对洛阳进行烧杀抢掠,福王府更是被一把火化为灰烬,而正是这次浩劫之后洛阳再次沉沦,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洛阳才重新走到了历史前台。
洛阳老城的历史文化街是洛阳传统风貌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体现了它特有的历史价值,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典型风貌,逐步形成了洛阳别具一格的街区特色。游览龙门石窟和少林寺之后,老城是不能错过的,因为那里有洛阳的特色美食。老城区西大街和东大街的八角楼金街也称为“十字街”,自古是商人云集之地,建国之后这里成为洛阳市重要的商业区之一,同时这里也成了洛阳小吃的汇集之地。
洛阳的汤食是出了名的,“清晨一碗汤,神仙都不当;不喝牛肉汤,不算到洛阳”,足以说明洛阳人对汤食的情有独钟。汤食因易肠胃消化,营养易吸收,味道鲜美,滋补养颜。牛肉汤、驴肉汤、羊肉汤、丸子汤、豆腐汤等,数不胜数,而不被外地人所知的是“不翻汤”,洛阳人亦称为“不翻儿”。将磨好的杂豆面糊糊儿摊在鏊子上烙成薄饼,出锅后,加黑白胡椒,香醋等调料,加上高汤将薄煎饼放在上边,浇汤时,碗中的煎饼不翻个儿,“不翻汤”因此而得名。不翻汤的汤是用猪腿骨、鸡熬制而成的,再佐以金针、粗粉条、韭菜、海带、虾皮、紫菜等做成的食物。配上劲道的饼馍,酸辣可口,味道悠长。
洛阳的水席更是把汤表现到极致,所谓的“水席”,其含义全在一个“水”字上,那就是汤多,这也正是水席的特点之所在。水席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也被人们戏称为“滚蛋汤”。
这道鸡蛋汤上汤的时机最为讲究,因为它有“送客”的含义,喝完这道鸡蛋汤,就该离席了。曾有饭店因提前上了鸡蛋汤,让正在就餐中的客人,误认为主人下了“滚蛋”的逐客令,不欢而散,提前离席,而引发纠纷吃了官司。
夕阳西下,老城高大的城楼像是这座城的主人,以它古朴庄严的风采,迎接八方来客。十字街的游人熙来攮往络绎不绝......。由两位家在洛阳的战友引荐,自然会能吃到纯正的洛阳小吃。品尝过东大街的丸子汤已是大汗淋漓,再来一碗西大街的不翻汤更是回味无穷......。

鼓楼位于老城东大街

后天宫
供奉的是东方和平女神妈祖

丽景门 位于老城西大街

以汤为主的老字号


难以理解的洛阳小吃“不翻汤”

水席宫廷御宴酒楼

牛肉汤也是洛阳的特色,汤的味道纯正,香而不腻。而饼特薄,再切成细条,入汤即可食用。




几个老外在导游的引导下,观摩老城手艺人的换锅底表演。
其实这已经不能算是纯粹的传统手工艺了,看使用的那工具都是现代半机械化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