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习俗——点“灯盏”

标签:
正月十五点灯盏黏黍亲情杂谈 |
分类: 手机随拍 |
正月十五也和除夕一样,晚上放鞭炮吃饺子,之后就是点“灯盏”了。每到正月十五,母亲总是忙着张罗点灯盏活动。姐姐总是指挥着我和妹妹,把摆放“灯盏”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如:门两边的石墩上,厨房灶台上,门神神龛里。然后再铺上干净的纸,因为那些“灯盏”点完了,还要端回来煎成年糕吃。水缸里要挑满水,再用高粱秆制作一只能在水上漂浮的“鸭子”,好把“青蛙灯”放在上面。一切都准备好以后,就把所有的“灯盏”放在一张桌子上,等母亲一一点燃,我们就开始忙着端送“灯盏”。
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端灯盏的情景。一手小心翼翼端着点燃的灯盏,另一只手还要在前面挡风呵护着,两眼紧盯着防止风把灯盏吹灭,蹒跚的两腿却找不到方向,半天迈不出一步。看着姐姐哥哥们喜气洋洋,来来往往一次次的端着、送着。把“青蛙灯”放在水缸里,把“小鸡灯”放在鸡窝前,把“刺猬灯”放在粮仓,把“狮子灯”放在大门门墩,最后把“鸭子灯”送到大街上的水塘里……。等把所有的“灯盏”送完,看着满院灯火辉煌,闻着那到处燃烧飘散的芝麻油香,心里那个高兴劲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最庄严神圣的是“祭灯”,祭灯就是祭拜“十二月灯”,是专门祭天神的。“十二月灯”是由十二个“灯盏”组成的,在每个灯盏边沿分别捏上1-12个皱折,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祭灯时将“十二月灯”按照1-12的顺序摆在堂屋供天神的桌子上,点燃后烧香磕头祭拜,许愿祈祷老天爷来年风调雨顺,有个丰收的好年景。等“灯盏”燃烧完毕后母亲还神秘的一一检查每个“灯盏”凹窝里的干湿情况,哪个灯凹窝是干的,就预示来年那个月份干旱无雨,哪个潮湿就预示着那个月份有雨,母亲说是很灵验的。有一年春天,已经到了播种的时节,还是干旱无雨,人们都在念叨着,期待着天降春雨。母亲却说:会下雨的,正月十五雪打灯了,“三月灯盏”也是湿的。过几天真的下了雨,我在为母亲的预测称奇的同时,也天真的思考过“祭灯验天”的玄机……。上学之后懂得了风雨雷电等科学知识,但我从没有破除过母亲的“迷信”,每到正月十五,我仍天真快乐的配合母亲,尽情享受那神秘、开心、好玩的点“灯盏”的快乐。
最难忘的是正月十五“偷”灯盏。等自己家的“灯盏”点完以后,就和伙伴们三两一群去别人家“偷”灯盏,还专门捡那些没有孩子的家庭,因为门前的“灯盏”没有孩子看护才容易得手。“偷”到“灯盏”后要先咬一口,大人们都说吃了“偷”来的“灯盏”不会生病。有一年我还小,把大门上的一个“灯盏”刚放好,等再端去第二个的时候,发现那一个已经不见了,我气得差点哭出来!母亲劝我说:“大年下不能生气,门外的灯盏就是让人偷的”。
现在点“灯盏”的习俗已经远去,但那端坐在门槛上,快乐欣赏着两只“灯盏”燃起光亮的情景,还时常萦绕在梦里......。
(这篇小文是2010年写的,元宵节来临,情犹未尽,编辑一下与朋友们分享。恭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