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鹃声声麦儿黄

(2011-05-30 22:39:13)
标签:

杜鹃啼血

爱情

李商隐

光棍扛锄

青黄不接

分类: 手机随拍

杜鹃声声麦儿黄

杜鹃声声麦儿黄

图 文/安全老张

    一天,偶尔听到了几声杜鹃鸟叫:“咣咣咣咕”,“咣咣咣咕”......多么熟悉的叫声,多么亲切的呼唤。这个凄美的叫声又一次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像心田里击开的涟漪,泛起一串串美好的回忆......。现在虽然了解了有关杜鹃更多的知识,但在我的脑海里它的叫声总是和麦收联系在一起的。

   赶快走进田间吧,看看那一望无际的麦田,麦穗儿颗粒饱满,麦籽胀开颖皮露出半个脸儿,麦子真的黄了,麦子就要熟了。现在由于麦种的改良和科学种田技术的提高,麦子单产都在800-1000斤,远远望去麦穗严严实实的拥挤在一起,连透风的空隙都没有,根本看不到麦的叶子,更看不到过去那风吹麦田起麦浪“玩龙”的景象。

    过去,因为生活艰苦,总是对麦子的成熟充满无限的期待。而杜鹃鸟的叫声,就预示着这希望的到来。它的叫声委婉低沉而悠长,人们都说它是专门从南方来为麦子“叫熟”的,无论白天晚上,它都不知疲倦的穿梭在麦田的上空,不停的叫着......。儿时的孩子也都喜欢跟着杜鹃鸟学叫,它叫一声,就跟着学一声,“光棍扛锄,大麦先熟,小麦开花,大麦来家”。老家对杜鹃鸟的俗称就是“光棍扛锄”。   

    记得有一年大旱,麦子歉收,人们都说是因为“光棍扛锄”从南方来得太早,叫的太急促了,把麦子都叫瞎了。人们把麦子的成熟寄托于杜鹃,把麦子的收成寄托于杜鹃,更把美好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杜鹃。

    春天本就是粮食“青黄不接”的时节,如再遇到收成不好的年景,就会饮饥挨饿。在那漫长的春日里,只能以野菜树叶充饥,唯一的希望就是期盼麦子早点成熟。再说春天就是有吃的,也是吃粗粮窝窝头,对麦子做成的烙饼、馒头、面条,就成了一种奢望。为了迎接麦子的成熟,孩子们虽然不懂得农时,但跟着大人们都学会了农谚,对麦子成熟前的状态记得门儿清。如:“谷雨麦挑旗,立夏麦穗齐,小满见三新,芒种麦半茬” 

   小满时的麦穗已经籽粒饱满,开始上面筋,就可以搓着吃了。

    还记得五六岁时跟着母亲搓麦籽的情景。母亲掐一把饱满的麦穗,两手捧在手里搓啊揉的,一会儿就神奇的把麦颖皮儿搓下来了,再用两只手熟练的来回倒换着手里的麦籽,一边扬洒一边把麦皮儿吹走。等麦皮吹捡干净之后,母亲就一把放进我的嘴里。迫不及待的咀嚼之后,麦籽的面筋柔柔的,筋筋的,滑滑的,一股清纯的麦香乳汁溢满口腔......。因为青麦籽的麦香实在太诱人了,总是嚼啊!嚼啊!久久舍不得咽下。一是喜欢嫩麦籽的清香,二是麦籽可以充饥,我七八岁就跟着母亲学会了搓麦籽的“手艺”。   

    麦收是农民的希望。在北方麦子是细粮也是主粮,一年的口粮都指望在这一季的收成上,麦子收成好不好关系到一年的生活水平。记得小时候经常听人笑侃胡同里一位爷爷,乡亲们在聊起吃的时候,总是谈自己心中最大追求和梦想,吃什么“七盘子八大碗”了,吃什么“烧鸡红烧肉”了,尽说些嘴上解馋流口水的。那位爷爷却说:如果那天我当了皇帝,天天都吃一半玉米一半麦子做的馍馍,再就着大油炒的萝卜丝......。这就是他的最高期望,可那位爷爷始终也没吃上一顿一半麦面的馍馍就离开人世了。

   麦收是孩子们的期盼。小时候最大愿望就是一年四季能吃上白面馒头和面条,而那时由于农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羁绊,生产水平低下,亩产量一百多斤。加上吃大锅饭,即便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一年四季大部分吃的也是粗粮,只有麦收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实现这个夙愿。老家有句俗话叫“过一个好年下,不如过一个赖麦罢”。意思是说过一个富裕的春节,也没有过一个麦收吃的白面多。

   麦收是农民的一个很隆重的农事活动。小满时节,农村的集上都会起一个专为麦收置买工具的交易会,交易会上各种割麦、打场、运输、储存的工具应有尽有。过了小满男人开始滚轧、收拾打麦场,把一把把镰刀磨得飞快,个个摩拳擦掌,像迎接一场战斗。主妇们也提前磨好面、换好食油,把攒了一个春天的鸡蛋拿出来,想着法为出力流汗的劳力们改善一下伙食。孩子们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也力所能及的到生产队麦田去捡麦子,为“颗粒归仓”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芒种就开镰割麦子了,天刚蒙蒙亮,生产队上晌的钟声就敲响了,人们顶着夜幕陆续掩没在一块块麦田中......。田间镰刀舞动,地头车水马龙,像一幅收割的图画铺展在无垠的田野上......。

   改革开放的春风的把农村的面貌彻底改变了,不但实现了一年四季能吃上了白面馒头,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人们开始注重营养和健康,再也不会去追求一日三餐的白面了......。

   上学读书以后才知道了杜鹃的学名和它演绎的感人故事。

    相传古蜀帝杜宇,号望帝,在亡国后死去。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他死后化成鸟仍对故国念念不忘, 每每深夜时在山中哀啼, 其声悲切, 乃至於泪尽而啼血......,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鹃花。后以“杜鹃啼血”比喻哀伤至极。又因杜鹃鸟的啼声似“不如归去”,后多用“不如归去”为思归或催人返乡之词。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这首诗也主要描述了望帝在爱情上很不得意。他与他心爱的人,无法相聚,只好借助杜鹃声声,表达自己对情人无限的思念。看来杜鹃的意象总是比较凄美的!

   愿杜鹃的鸣叫声能给人们带来新的麦收希望,实现人们幸福美满的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