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屋山下的“傻老头”

(2009-11-02 07:52:49)
标签:

王屋山

愚公

傻老头

诚实

分类: 生活感悟

    王屋山下的“傻老头”

文/安全老张

    前几日单位组织学习顺便游览了王屋山。怀着一种敬慕寻踪的心情,专门去了愚公的家乡—王屋山脚下的愚公村。敬仰愚公精神的情节,是小时候从学习《老三篇》开始的,被当时神化了的愚公故事深深地印在脑海。那时《愚公移山》是语文课文,背得烂熟。虽不太懂得更深的含义,但伟人颂扬的愚公,时代需要的精神,使我无比的敬慕。

    王屋山的秋天格外的美丽!在索道车上俯首远望,群山连绵起伏雄伟壮观;山坡上一片片红叶,远远望去似一抹抹腮红格外惹眼;黄色的野菊花洋洋洒洒开满山坡;落过叶的柿子,露出红红笑脸,累累挤满枝头。王屋山真是一座堆满故事,散着灵气,创造着神奇的地方。

    在愚公村浏览了早些时候农耕的工具和生活器具,并不陌生,无心观赏。愚公雕像附近一棵大树下,老乡在摆摊卖柿子、山楂等土产。一卖山楂的姑娘操着地道的济源话吆喝着:“便(片)宜卖了(咧),一块五(无)一斤(近)随便挑(跳)”。因好些人觉得便宜在围着挑拣,我没有去凑热闹。看见在另一棵树下有一位老人,多半的白发,衣着朴素,蹲在地上正在啃着干得掉渣的馒头。看到地上摆着一袋袋装好的红果,才知道他也是卖山楂的。但他没有吆喝着招揽生意,兴许老人家根本就不会吧。透过塑料袋能看出里面山楂的鲜红,很新鲜,一袋会有一斤。我问:“老乡,多少钱一袋”?他一边伸出食指一边回答:“一块”。游客和同事们都看到老人家的果好价廉,纷纷过来买,一会儿地上装好的袋子卖完了。老人家却没有任何得意,他伸出长满老茧的大手,开始忙着继续装袋。他没有带秤,是用以手代秤抓的,每个袋子三下,算是个量的概念。他熟练地把夹在山楂里的树叶子捡干净,把有疤痕的挑出来。当游客从自己袋子里捡出烂果的时候,老人默默的再添上两个,等袋子里只剩下那一个个鲜红,他才递给游客。我掏出五元钱拿在手上一直等着,一直在看一直在想。多么淳朴,多么诚实的老人啊!我递出手中的钱给他,拿了两袋山楂想说不用找了,想了想又咽了回去,我怕玷污了老人家的淳朴和诚实。

    到了车上同事们还在议论卖山楂的老人,说他太老实,是个傻老头。这时我突然想起,进山之前导游介绍济源过去的时候说的顺口溜。“一条街,两座楼,东头一群调皮猴,西头一个傻老头”。顺口溜主要是对比济源今昔的巨大变化,“傻老头”说的就是愚公。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济源再也看不到那“一条街,两座楼”了。倒是东头的猴子让人调戏得更加调皮,而西头的“傻老头”似乎被我们淡漠得更傻了......。看着远处新拔起的座座楼房和现代化建筑,宽敞平整的马路,村落一排排新式的民宅。我一直在思考,在机械化现代化的今天,就不需要发扬愚公精神了吗?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能缺少“傻老头”的诚实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