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当兵(六)--虎门的记忆
文/安全老张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是海军节,回想起部队的岁月,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写下几行文字借以平静怀念的思绪......。
浩瀚的珠江告别了闹市的喧哗,从广州奔腾着咆哮着东去。到了转湾的地方不知江水是有意要歇息一下,还是被亚娘鞋岛挡住了去路,变得平缓迂回。亚娘鞋岛现在叫威远岛。因形状像一只鞋子称亚娘鞋岛。传说是王母娘娘路过此地,不小心把鞋子掉在江中变成了一座岛屿......。岛的南侧是有名的威远炮台,是广州的门户和战略要地,素有虎门要塞之称,鸦片战争曾在这片水域留下战火硝烟。岛北侧的水域水流平稳形成了穿鼻水道,水道的北岸边就是有名的虎门—民族英雄林则徐销烟的地方。入伍第一年的视觉通信专业训练就是在这里完成的,一共十一个月二十一天,一九七六年,那曾是个多事之秋......。
新兵连中队就驻扎在虎门太平镇上,中队院不大,大门朝西,门外的街道通往江边。南侧的墙外就是太平镇的沿江路,南面墙上有个小门偶尔开着,在院子里就能看到江里来往的船只,和码头上车水马龙热闹喧哗的情景。
刚到部队连长安排休息几天,和战友们好奇的来到江边。岸边由西向东全是码头,大大小小的船只忙碌着,装卸着大米、水果、蔬菜等物资。当时太平镇是香港的蔬菜水果主要供应集散地,所以最热闹的是外贸码头。镇子不大,繁闹的沿江路却有一公里多长,再往东就是造船、修船厂了。
初春的珠江两岸相当于北方初夏的气候。从太平镇北岸远望亚娘鞋岛一片翠绿,山坡上一片片荔枝树,龙眼树,香蕉树,一丛丛茂密的竹林。林荫小道上隐约能见戴着斗笠,挑着箩筐劳作的人们。码头边上都有一段通往水面的台阶,我们穿着凉鞋把脚泡在水里,清澈的江水能看见游动的小鱼儿,江边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湿润,江面上不时传来汽笛声,我第一次看到这画一样的景致,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从小生长在北方,南方的一草一木都是新鲜的,特别是那些形态各异的小船。据班长说,我们都是水兵,训练完毕就会分到军舰上。所以对船上的种种神秘会特别的好奇,总想走近弄个明白。威远岛上的交通工具是两艘轮渡,除了乘坐人还能承载小型的车辆。从岛上过来的轮渡船靠岸了,乘船的人们肩挑背驮,一张张显得黝黑的面孔,他们嘴里叽里嘎啦的说的什么,一句也没听懂。第一次看到女人们用背篼把孩子背在背上,而手里的伙计却一点都不耽误,广东的女人真是聪慧。几个年轻的女子手拎装着鸡鸭的笼子,好奇的望着我们,嘴里喊着:“大官,大官”,后来知道是广东话“大兵”的意思。因为我们刚入伍军装有些不合身,还没有佩戴领章帽徽,所以她们一看就知道我们是新兵,专门来和我们逗乐。那时我们也有些陌生,没人去接话,傻乎乎的看着她们嬉戏着,争先恐后地登上码头,消失在闹市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