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语录”走红网络,其中有一句为“北大清华培养汉奸”。虽然郑强校长极力否认说过此话,但北大清华最优秀学生不愿回国的话题还是因为这句“语录”被激活了。
北大清华学生出国留学人数,教育部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也一直没有特别明确的数据报道。不过从早前的一组数据人们还是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学生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选择了美国,比例高达78%;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到13人,比例为90%……
《中国青年报》曾经在清华校园做了一个随机采访,被采访的18位清华学生中,明确表示希望出国深造的有14人,另外4人视情况而定。在被问到是否会回国时,表态坚决回国的只有3人;有3人是倾向于回国的,但不敢保证以后会有什么变化;表示要看情况再作决定和不打算回国的各有4人。
出国留学本不是件坏事,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也的确值得我们去学习。关键是学成是否回来,是否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这才是衡量一名学子“爱国心”的标准所在。如果真的培养了一群“白眼狼”黄鹤一去不复返,这和“汉奸”有什么两样吗?
为把北大、清华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国家对这两所大学给予了巨大的资金自持,如果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都去为美国、日本效力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北大、清华留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回国?国内条件不好、设备不精、待遇不高、体制不健全……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起来,上述理由的确成立。可就是因为存在这些差距,我们的国家才需要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来以此改变现状,缩小乃至超过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明代诗人高启就有“富老不如贫少、美游不如恶归”
的名句。
倒不是说出国了就是汉奸,但像北大、清华这样大面积、高比例地人才外流,还是要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及相关制度进行反思。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不亚于石油资源、矿产资源,我们懂得守疆“寸土不让”,却毫不吝啬地、无偿地输出人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
是该警醒了。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人才,应该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才有意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