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与出路

(2023-12-21 10:38:21)
标签:

人与自然

关系恶化

根源

出路

方法

分类: 绿色情结

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与出路

海南大学   章汝先

人类似乎很值得骄傲:早已访问月球,并已跨越太阳系,去探索更深的宇宙奥秘;化学工业和生物工程创造了“上帝”所未创造的新型物质;信息革命更使人们的生活如梦如幻、如醉如迷……

    然而,当今的人类又确实可悲:吃不到未遭污染的食物;喝不到未遭污染的水;连呼吸清新的空气还得花钱上“氧吧”;各种怪病层出不穷;展望未来更是一个让人惶恐不安的的谜……

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可谓五花八门,纷然杂呈,千丝万缕,错节盘根。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生态危机,包括环境污染、资源锐减、灾害频繁;

二是社会危机,包括各种犯罪、道德堕落、你争我夺

三是心灵危机,包括焦躁不安,郁郁寡欢,精神空虚。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危机?产生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出路在何方?人类应该怎么办?本文从根源、出路、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求抛砖引玉。

一、根源——“人有恶感,天有灾应”。

每个人一生下来首先要求得生存,要生存就要有物质保障。本来,从单单个人的生存需要,健康需要、安全需要等等来讲,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可怕的是人的贪欲。如果个人的贪欲得不到控制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大家知道世界上占总人口20%的富人的个人消费,占全球个人消费总量的80%,这就是人性的贪婪造成的。正是人性的贪婪,人类追求金钱财富,贪图物质享受的贪婪,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的高掠夺与环境的高破坏,从而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恶化。正是人类的贪嗔痴慢,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弱肉强食,尔虞我诈,你争我夺,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天不怕,地不怕------等等恶感导致了诸多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正如中国古人曰:“人有恶感,天有灾应”,因果规律,丝毫不差。美国金融专家言:“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美国金融危机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正是追求奢华,奢靡的生活,太多的货币,太多的投资,太多的消费,太多的浪费造成的。潘石屹著文题目就是:“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精神和信仰的危机。”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病态的社会,其特征是极其简单的,这就是它为人的生物学需要提供得太多,但同时却处于精神饥饿状态。”印度圣雄甘地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一本美国人写的《阿米系列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类发出的负面心态辐射线危险地积累在围绕着我们星球的心理能量气层上。”佛教界著名高僧净空老法师讲:“从飞机上往下看,大气层里尽是怨气啊!”恩格斯早在19世纪中叶就预言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第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可以说,当前气候恶变,资源短缺,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洪水雪灾,艾滋病,SARS等等,都是人的恶意、恶念、恶言、恶行造成的;都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过度的开发、索取、掠夺造成的。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亚奈兹·德尔诺夫舍克著有《生命与意识的省思》一书,在书中向人类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我们一定要停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一直往前冲。其实,应该说是随波逐流,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                              

美国前总统科尔在主题为《难以忽视的真相》的演讲中提出这样的发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清醒?”

现在确实是到了我们人类该清醒的时候了,确实是到了我

们人类该反思的时候了!确实是到了我们人类该停下来的时候了!我们的出路在哪里?路在何方?

 二、出路——改造人性,重建人道

人是万物之灵。人是理智之人、理性之人、文明之人。人类完全

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改造、修正、引导、选择,走向更加明智、更加理性、更加智慧、更加文明,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重建人类尊严;

什么是人类尊严?贝塔朗斐:“即人类不能把自己混同于动物。人类要拒绝接受人类所有价值都来源于生物学需要的观念,要超越简单的原始的本能的生存需要,从而寻求人的情感、情操、信念、理想、人品、人格等精神价值。”                        

一个人的伟大,主要体现在精神的崇高、价值的伟大、品格的高尚。整个人类的伟大,也主要体现在精神价值层面上的伟大 。唯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才能够把人类与动物相区别,使人类活得有尊严。

2、重建人生价值

我们要抛去过去那种“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赚大钱,发大财,当大官,出人头地”-------的人生价值观。我们要重建新的合乎自然之道,合乎人性之道的认识价值观。从个体生命来讲,人生的价值在于很多方面,财富的追求,物质的享受只是其中有限的一部分。人生的价值更重要的在于心身健康快乐,在于获得自由全面发展,在于按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于关爱别人与奉献社会等等。为此本文提出人生成功的十个标准供参考     

1)健康的身体

           2)情绪和心理的稳定

      3)面对生活的精力与热情

          4)感觉良好

           5)人际关系和谐

6)事业的自主与自由

    7)好善乐施

    8)有娱乐休闲时间

      9)有一定的物质财富

      10 对社会有贡献     

3、走向同存共荣

1972年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提出了一个震撼人心,发人深醒的口号:“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口号告诉我们: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人类应该同舟共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同时这个口号暗示着在享受地球资源的权利上,穷人与富人是平等的。这是代内的平等,即横向平等。

1992年又在巴西召开了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发会议,这个会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告诉我们:地球不仅是现代人的家园,而且也是我们子孙后代的家园。在享受地球资源的权利上,后代人与现代人是平等的。这是代际的平等,即纵向平等。正如非洲谚语所说的:地球不是我们的祖先托付给我们的财产,地球是我们千秋万代子孙委托我们保护的财富

布达佩斯俱乐部2000年发表的《新千年报告》中,对人类提出了四条新诫命,其中一条是对个人提出的,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富人而言的:即要求富人“不能我爱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而是要想到全球负责任地生活,要以所有其他人都能照此生活的方式而生活”。这个思想、观点体现了共好理念,共赢哲学,昭示着人类应该走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善。现代文明提出的“共好”理念,“共赢”哲学,这个“共好”,“共赢”,不仅包括了所有现代人要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也包括了后代人与现代人的共同富裕,共同发展。这是新千年人类社会进步的新方向,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方向,也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根本出路。

正如甘地早就指出的:“自然和世界的法则不是竞争,不是适者生存,而是合作,节俭和艺术性。”我们要努力倡导“按需消费就是善”的绿色理念,慈善理念。把多余的财富捐给穷人,把剩余的资源留给后人。在这方面,我们大家都来向爱因斯坦学习!爱恩斯坦曾经十分虔诚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常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如果人人都有爱恩斯坦这种感恩思想,节俭理念,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会走向同存共荣,和谐发展。

三、方法——学习传统文化,重新学会做人。

印度甘地指出:“作为人类,我们的伟大之处与其说是在于我们能够改造世界,还不如说是我们能够改造自己。”要解决当前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尖锐矛盾,人类就必须努力改造人性,引导人性,重新学会做人,重建人道,重现人性的光辉。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其主要方法就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华是主要的,糟粕是次要的,否则西方学者就不会转向东方来寻找出路。大家都知道,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先生提出解决21世纪的矛盾、冲突的方法:“只有大乘佛法与中国的孔孟学说”。 1988,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2500年前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这绝不是随便说说的。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一定要重新觉醒,重拾祖国传统文化,大家重头来学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代表儒释道三家,加上中医。

学习传统文化入门书有三本:

1、儒家 ——《弟 》;

2、佛家——《了凡 训》;

3、道家——《太上感应篇》。

学习传统文化代表性经典有三本:

1、儒家——《论    语》;

2、佛家——《无量寿经》;

3、道家——《老    子》。                

有这样的说法: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老子》慰天下;一部《经书》安天下。我们祖先的智慧足以解决当前及未来人类所遇到的问题。是我们这些不孝子孙把老祖宗的传家宝丢了,我们现在要赶紧重新捡回来。现在捡回来还来得及,在拖下去就真的来不及了,到时后悔就无药可救了。

如中国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万物一体、天人合一”。“仁爱及物、慈悲为怀”。“尊崇自然、敬畏生命”。“赞化天地、道法自然”。“尊天重地、敬天爱人”。“天地为父母、父母为天地”。(王阳明)“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庄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 子)

如儒家的博爱修身思想:《弟子规》告诉我们:“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凡出言,   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如佛教的慈悲修身思想:真诚包太虚,仁爱周沙界。 慈悲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自私是苦,慈悲是乐。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 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嗔痴慢。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格物”就是除去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想获得心灵的解脱,要能不为物所累。

心净则国土净,意善则环境善------

如道家的遵道修身思想:《太上感应篇》上讲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慈心于物,忠孝友悌。矜孤恤寡,敬老怀幼。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衒己长。推多取少,遏恶扬善。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正己化人,积德累功------

中华传统文化是大智慧,其核心价值观是“仁爱别人”。当今世界面临着的社会、生态、心灵的三大危机,其核心是人的“自私自利”。只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教育,能够克服人的自私自利,光大人的生命。“天救自救者”,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前景完全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我们的未来,我们的选择”。生活可以现代化,精神还是要传统。我们只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改造自己,引导人性,遏制贪欲,选择节俭理念,简约生活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趋势才会逐步从冲突走向和谐,从对立走向合一。正如老子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让我们行动起来,大家都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起心动念上修正自己,人人都老做善人,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同存共荣;走向共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