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人类六大基本需要的理论简介一般都说五大需要
(2009-05-28 22:17:16)
标签:
性宗教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马斯洛杂谈 |
马斯洛:人类六大基本需要的理论简介一般都说五大需要
A·H·Maslow (1908—1970)马斯洛是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人类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的理论简介:人类有六大基本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另外还有认识与理解的慾望。
一,首先是生理需要。不用一系列定量的生化指标去描绘,所谓生理需要就是指维持人正常生存的物质需要。生理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假如一个人在生活中所有需要都没有得到满足,那么生理需要最有可能成为他的主要动机。一个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的人,对于食物的需要可能最为强烈。
当人的机体被某种需要主宰时,它还会显示另一个奇异的特征——人关于未来的人生观也有变化的趋势。对于一个长期极度饥饿的人来说,烏托邦就是一个食物充足的地方。他往往会这样想,假如确保他余生的食物来源,他就会感到绝对幸福並且不再有其它任何奢望。生活本身的意义就是吃,其它任何东西都是不重要的。自由、爱、公众感情、尊重、哲学等等都被当做无用的奢侈品弃置一边,因为它们不能填饱肚子。可以说这种人仅仅是为了面包而活着。这种情况也适合维持生命的其它需要极度匱乏或不适的情况,比如:水、空气、温度、性慾等等。
二,安全需要
三、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假如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很好地得到了满足,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並且以新的中心重复着己描述过的整个环节。现在,个人空前强烈地感到缺乏朋犮、心爱的人、妻子或孩子。也就是说:他一般渴望同人们有一种深情的关係,渴望在他的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他将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作出努力,他将希望获得一个位置胜过希望获得世界上任何其它东西,他甚至可以忘掉当他感到饥饿的时候把爱看得不现实、不必需和不重要了。此时他强烈地感到孤独,感到在遭受抛弃、遭受拒绝、举目无亲浪迹人间的痛苦。应注意爱和性並不是同义的,性是生理需要,爱的需要既包括给予别人的爱,也包括接受别人的爱。
四、尊重
第一,对于实力、成就、适当、优势、胜任、面对世界时的自信、独立和自由等慾望。
第二,对于名誉或威信的慾望。(来自他人对自已尊重或尊敬)
五
六,我们对审美需要的了解比其它需要更少。但是历史,人类美的属性和美学家的证据不允许我迴避这个令人不快的领域。审美需要与意动、认知等需要之间相互重叠,重叠范围是如此之大,因此,审美需要与人的意念动向和认知取向有不可分离的关连。秩序的需要,和对称性的需要、闭合性的需要,行为完美的需要、规律性的需要,以及结构的需要,可以都归其产生的原因于认知的需要、意动的需要或者审美的需要。
人类有以上六种基本需要。同时,这些基本需要存在一个统计意义上的序列。所谓统计意义上的序列就是指:序列前方的某需要不必百分之百得到满足,后面的需要就可以出现。比如优势需要A仅满足百分之十,那么需要B可能杳无踪影,然而,当需要A得到百分之二十五的满足时,需要B可能显露出百分之五。
从统计学角度看,基本需要的序列是这样的:首先是生理需要。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会产生安全需要。当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最后产生审美需要。
从统计的角度看,这个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序列存在逐级减少的趋势。例如,为了说明情况,可以任意假定一些数字说明这一趋势。或许一般公民大概满足了百分之八十五的生理需要、百分之七十的安全需要、百分之五十的爱的需要、百分之四十的自尊需要、百分之十的自我实现需要等等。存在统计学上的优生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