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省心录/宋/林逋(标点整理版)
(2012-09-12 15:10:03)
标签:
孟子宋体富贵小人孝悌力田 |
省心录
宋 林逋君
一、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二、天下有甚于饥渴饮食之道,而世或以名称己,或以为能事。哀哉!臣之忠,子之孝,弟之悌是也。孔子以文学为孝悌之余事,孟子谓良知良能不出于学,是非圣人强人以甚难,盖以爱欲汨其心,而妻子爵禄为贼忠孝之具。间有得臣子之道者,宜乎表出于世。苟以孔孟之道求诸己,则知舍孝悌不足以为人,移孝悌为忠顺,则立身行己之道当然。世何称己,何能之有?
三、事亲孝者,事君必忠,何以知之?良知故存,虽妻子不能移其爱,推此以尽为臣之道,则爵禄安可易其守?子惟知有亲,焉得不孝;臣惟知有君,安得不忠?所谓良知者,其可忘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相须之理也。然子不可待父慈而后孝,弟不可待兄友而后恭,譬犹责人以信然后报之以诚。夫尽己之当,为乃君子所以立身之道,非求备于人也。
四、器满则溢,人满则丧。士大夫若以一官之廪禄计,则不知其为素餐。请以驱役之卒、奉承之吏,供帐居处,详陈悉算,则凛然如履冰、岌然如临渊,有愧于方寸者多矣。若于奉公治民之道不加思,则窃人之财不足为盗矣。
五、自信者人亦信之,胡越犹弟兄;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敌国。至于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非但六合之内可行。动天地,威鬼神,非诚信不可。
六、为善如负重登山,志虽已确,而力犹恐不及;为恶如乘骏马走坡,虽不加鞭策,而足亦不能制。
七、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或问之曰:欲可去乎?曰:不可。饥者欲食,寒者欲衣,无后者欲子孙。反是,甘于自杀也。然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无沽名之心而不求功,亦庶几乎欲可窒也。
八、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一为君子,一为小人,自取如何耳。
九、人之有过失,犹身之有疾病,攻之以药石,诲之以廉耻,虽过失不害为贤者,虽疾病不失为全人。好名而立异,立异则身危,故圣人以名为戒。
十、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舜跖之徒自此分。舍生取义,固不可得;见利思义,圣人亦取之。殆哉!利不可言,况可为乎?孟子答梁惠王之言至矣。
01有过知悔者,不失为君子;知过遂非者,其小人欤。
十一、官爵富贵,在人谓之傥来;道德仁义,在己谓之自得。傥来者足以骄妻妾,自得者可以藐公卿,君子所以修天爵,而人爵从之。
十二、静吉动凶,德休伪拙,圣人戒告甚切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知此为君子,昧此为小人。
十三、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则泉源壮而流派长,灌溉之利溥;人有所养,则志气大而识见明,忠义之志出。可不养哉!故孟子所谓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也。
十四、昼之所为,夜必思之,有善则乐,有过则惧,君子哉!私心胜者,可以灭公;为己重者,可以利物。
十五、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草木者,以其有为耳。皮毛齿角,禽兽以用而名;香味补泻,草木以功而着。人之生也,无德以表俗,无功以及物,于禽兽草木之不若也,哀哉!
02利心专,则背道;私意确,则灭公。
十六、岁月已往者不可复,未来者不可期,见在者不可失。为善则善应,为恶则恶报,所以成名灭身,惟自取如何耳。
十七、仁义礼智本自修,人必钦崇之;放僻邪侈本自贼,人必轻鄙之。得天地之至和者为君子,故温良慈俭;禀阴阳之缪戾者为小人,故凶诈奸邪。善恶之性不能易,如水之不能燥,火之不能湿。形色语默之间,善恶自见。
十八、古之人孝悌力田,行着于乡州党族,名闻于朝,故命之以官,其临民也,安得不岂弟?其从事也,安得不服劳?其处己也,安得不廉?其事上也,安得不忠?后之人强记多识,专于缉缀,有不知父子兄弟之伦者,有不知稼穑之艰难者,盗经典子史为取富贵之筌蹄,故忠义日薄,名节日衰,惟贤者则不然。此无他,去古既远,无成周宾兴之法耳。
十九、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贵人。
二十、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爱身者所以孝于亲,爱民者所以忠于君。高不可欺者天也,尊不可欺者君也,内不可欺者亲也,外不可欺者人也。四者既不可欺,心其可欺乎?心不可欺,人其欺我乎?
二十一、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涉世应物,有以横逆加我者,譬犹行草莽中,荆棘之在衣,徐行缓解而已,所谓荆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则方寸不劳,而怨可释。
二十二、怨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可以改过。夫知者以畏消悔,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大哉,所谓恐惧也。
二十三、羌貊不可以力胜,而可以信服;鬼神不可以欺诈,而可以诚达。况夫涉世与人为徒者,诚信其可舍诸!
二十四、古人畏四知者,谓天地彼我必有一知者,不得不畏,况处八达之衢,为万目所视,慎乎所当畏,行乎所无畏可也。
二十五、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二十六、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世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二十七、华藻见于外者谓之文,古今积于中者谓之学。苟见道不明,用心不正,适足以文过饰非,文学所以在德行政事之下。
二十八、不欺闇室者,肯欺心乎;不愧屋漏者,肯愧于人乎。不欺其心,无愧于人,庶几君子矣。
二十九、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则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义而乐贫贱。爱亲者保其身,爱君者轻其位。穷不易操,达不患失,非见善明,用心刚者不能也。
三十、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已有过失,岂不自知?明是非者检人,思忧患者检身。
三十一、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知其善之可迁。善恶在自为,父子不相授,尧为父而有丹朱,舜为子而有瞽瞍。尧与贤易,舜克谐以孝难。
三十二、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制水,常恐其漏壤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不可复也。
03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三十三、富贵以道得,伊尹是也,贫贱以道守,颜渊是也。俱为圣贤,负鼎于汤,与箪瓢陋巷,劳逸忧乐,不可同日而语也。
三十四、圣贵师心不师迹,虽百世而道同;后世师迹不师心,虽时同而术异。
三十五、求师问友,急于教子弟者,始于章句,中于文采,终于科第,所谓入孝出弟,泛爱亲仁,则懵如冥行,岂不违吾圣人之言乎?
三十六、知之非艰,行之为艰。诚能践履,虽非圣贤,其亦圣贤之徒欤!
三十七、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三十八、谗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
04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05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三十九、结怨于人谓之种祸,舍善不为谓之自贼。轻诺者信必寡,面誉者背必非。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四十、声色者败德之具,思虑者残生之本。
四十一、为善不如舍恶,救过不如省非。欲不匮则博施,欲长乐则守分。广积不如教子,避祸不如省非。勉强为善,胜于因循为恶。
四十二、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害。
07寡言省谤,寡欲保身。
四十三、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则蹶;行险途者畏而慎,故徐步则不跌。然后知安乐有致死之道,忧患为养生之本,可不省诸!
08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四十四、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网疏,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四十五、以忠沽名者奸,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贫,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四十六、为己重者不仁,好广积者不义,足恭者无礼,贪名者无智。
四十七、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四十八、前辈论医云:闭门看古方三年,知天下无病不可治,及其出而用药疗疾,如今古无方可用。此无他,闻见力极则止,至于应变,则无有穷尽。噫!岂但论医也,士之学问,其失正在是。苟以是心反之,孳孳旦夜,自不知为有余,纵未能尽愈天下之疾,亦庶几乎十失二三也。
四十九、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吉凶悔吝非天然,无有不由己者。
五十、寿夭在天,安危在人。知天理者夭或可寿,忽人事者虽安必危。
09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0骄富贵者戚戚,安贫贱者休休。所以景公千驷,不及颜子之一瓢也。
五十一、外事无大小,中欲无浅深,有断则生,无断则死,大丈夫以断为先。
11人皆有好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五十二、欲去病则正本,本固则病可攻,药石可以效;欲齐家则正身,身端则家可理,号令可以行。固其本,端其身,非一朝一夕之事也。
五十三、以礼义为交际之道,以廉耻为律己之法,游息于是,朋友见钦而不敢欺,妻子取法而不敢侮,尽思患预防之礼,所以譬之四维,其可废而不张乎?
五十四、心可逸,形不可不劳;道可乐,身不可不忧。形不劳则怠惰易弊,身不忧则荒淫不立,故逸生于劳而常休,乐生于忧而无厌,是逸乐也,忧劳其可忘乎?
五十五、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君子则不然,无古无今,无治无乱,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五十六、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五十七、块土不能障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
五十八、子之事亲不能承颜养志,则必不能忠于君上;弟之事兄不能致恭尽礼,则必不能逊于长上。家不和然后见孝子,国不乱无以见忠臣,如是则孝子忠臣不容见于治世也。
五十九、胜于己者必师,拙于己者可役。爱于己者,知善而不知恶;憎于己者,见恶而不见善。
12火之炎上,水之就下。顺其性,则烹饪之功成,灌溉之利博。
13越鸟巢南,胡马嘶北,物之真情,尚耳而况于人乎?
14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六十父之教子必以孝,君之责臣必以忠,子不子,臣不臣,安可为之?以仁为宅,以礼为门,以义为路,居处于是,出入于是,践履于是,安得不谓之君子!
15内不溺于妻子者,事亲必孝。外不欺于朋友者,事君必忠。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
16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无欲易,无名难。
17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六十一、溺爱者受制于妻子,患失者屈己于富贵。大丈夫见善明,则重名节如泰山;用心刚,则轻死生如鸿毛。
六十二、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君善责臣者,责于冗贱。盖嗜欲可以夺,孝富贵可以夺忠。
18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言不可不慎,术不可不慎也。
19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作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20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庶几为君子。
21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22寡言择交,可以无悔吝,可以免忧辱。
23饱藜藿者鄙膏梁,乐贫贱者薄富贵。安义命者轻死,生远是非者忘臧否。
24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劳,老必安逸。
六十三、与善人交,有终身了无所得者;与不善人交,动静语默之间,亦从而似之,何耶?人性如水,为不善如就下,故易。安可不择交?
25近世士大夫多为子弟所累,是溺于爱而甘受其谤,殊不知父当不义,圣人犹许子诤。子子弟不肖而不能令,是纳于邪而不知义方之训也,兄之罪大矣!
26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
27大则治乱邪正,小则昼夜生死,皆反手耳。反邪则正,反乱则治,反夜则昼,反死则生,岂可犹豫苟且而为之哉!
28耳虽闻,目不亲见者,不可从而言之。流言可以惑众,若文其言,而贻后世,恐是非邪正失实。
29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30忧天下国家者,其虑深,其志大,其利博,其言似迂,其合亦寡,其遇亦难,孔孟是也。
31梁栋朽,则屋倾。贤不肖分,则国治。上节下俭者,财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
3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六十四、忧患疾痛,皆养生善知识;放逐闲废,皆仕宦善知识。不有忧,安知乐可为哉?
33情相亲者,礼必寡。道相悖者,术不同。礼简者诚,术异者争。
34人不可无识。识暗者,小人。无识者,禽兽。小人舍正而趋邪,假善而为恶。识明者果如是乎?禽兽不知父子之亲,君臣之分,为无识故也。
35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36君容而断,臣恪而忠,父严而慈,子孝而敬,兄爱而训,弟恭而劳,夫和睦而庄,妇守正而顺,人伦之道,尽矣!处内以睦,处外以义,检身以正,交际以诚,行己之道,至矣。
37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家瑞。
38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
39宝货用之有尽,忠孝享之无穷。
40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41好胜者必争,贪勇者必辱。
42太庙之牺,被文绣而悔,不及鹪鹩深林一枝之乐也。
43以已资众者,心逸而事济;以己御众者,心劳而怨聚。
44薄于所亲,而责人重者,不可与言交好。名欲速者,不可与共谋。贪而喜诈者,不可与同利害。忍而好胜者,不可与同逸乐。
45千斤之石置之立坂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仞。万斛之舟遡于急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里。势使然也。若驰羣马于平陆,集多士于大庭,非骏足奇才,不得先。
46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事。师无犯,无隐。圣人不易之论也。古之所谓犯者,以己所见陈于君,不以犯上为犯也。后世所谓犯者,处卑位而言非,其职徒以沽名之心务行其说,直前抵讦,无益于世。愚以为若能以事师之道事君,无隐则不敢逢君之恶,无犯则不忍暴君之失,谏可行,言可听,膏泽可下于民,不亦美欤!
47畋猎声色之娱,易入而难返;车服口体之奉,相尚而不厌。皆非逸豫安乐之道也。
48毁誉杂至,观其事,则毁誉明,善恶混淆。公其心,则善恶判,此在上之职也。若智劾一职,行其所当为,而不问毁誉,立乎其中道,则善恶自黑白也。
49事亲孝,则专其爱,而妻子不能移。事君忠,则尽其职,而爵禄不足动。竭力于亲者,不必须士类。致身于君者,不必问品秩。
50黼藻太平,勘定祸乱,可以谓之忠乎?苟有隐于君,不若愚下不欺之忠也。列侯而封,击鲜而食,可以谓之孝乎?苟有违于亲,不若贫贱养志之孝也。
51有至贤之君,无忠直之臣,则聪明不能达远,虽贤圣,或可欺大哉!所谓为君难。
52财用足以富国家,一夫可以。为风俗所以系治乱,非有大君子不能变。必欲弭祸乱,致太平,非风俗淳俭不可。
53爱君切者,不知有富贵;为己重者,不知立功名。
六十五、财不难聚也,取予当则富足;国不难治也,邪正辨则丕平;风不难化也,自上及下而风行;俗不难革也,自迩及远而俗变。
54富贵者,奢侈相尚。奉养之外,弃废。宝货穷极,土木惟务相胜,贫贱者专于工巧伎艺,古所未见。一日之直可以尽农夫终岁之利,故弃本逐末,耕桑者少而衣食者多,求其盈余储积,不亦难哉!甲冑之士责以御侮,州县之吏委以簿书,事圣君而变薄俗,病在不为耳。
55苏张适六国,而皆合。孔孟走天下,而不遇。易进难,入王霸之道,岂止如霄壤。
56陶渊明无功德以及人,而名节与功臣义士等。何耶?盖颜子以退为进,宁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欤?
57妇人悍者,必媱。丑者,必妬。士大夫缪者,忌险者,疑必然之理也。
58费千金为一瞬之乐,孰若散而活冻馁几千百人。处眇躯以广厦,何如庇寒士于一廛之地乎?
59堂下远于千里,况于九重之深,虽尧舜不能知。比屋有人,能以所闻所见上体仁君,爱民求治之意,委曲详陈之,则都俞之间,可以弭祸乱,不兵而致太平也。
六十六、能自遂者未必能成人,自败者必罔人;能自俭者未必能周人,自态者必害人。然此无他,为善难,为恶易也。
60韩非作《说难》,而卒毙于说,岂非所谓多言数穷之戒耳。
61张饱帆于大江,骤骏马于平陆,天下之至快,反思则忧,处不争之地,乘独后之马,人或我嗤,乐莫大焉。
62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63盖棺始能定士之贤愚,临事始能见人之操守。
64猛虎能食人,不幸而遇之,必疾走以避。小人能媚人,人喜与之亲,不幸而同利害,必巧为中伤,毒人而人不知。然机穽之设,未若天网之不漏也。
65必尊于事君,必严于事亲,必达于天地鬼神,必疎于禽兽之属,一于诚,则交际之道无不至矣。
65重名节者,识有余而巧不足。保富贵者,知不足而才有余。知识明者,君子。才巧胜者,小人。
67用心专者,不闻雷霆之震惊,寒暑之切肌;为己重者,不知富贵可以杀身,功名可以致显祸。行通衢大道者,不迷;心至公无私者,不惑。
68责越人以鞍马,强胡人以舟楫,其犹询民瘼于贵游,索珍玩于寒士,艰哉!
69用不节财,何以丰民。不苏国,何以安。
70饱肥甘,衣轻暖,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
71人以巧胜天,天以直胜人。
六十七、小人诈而巧,似是而非,故人悦之者众;君子诚而拙,似迂而直,故人知之者寡。
72舜耕于历山,伊尹耕于莘野,圣贤力田,见于经传。后世以文学明道,其弊至于菽麦不分,岂止不知稼穑艰难,哀哉!
73人以麟凤比君子,以豺狼比小人,徒论其表耳。麟凤为世瑞,而不能移风易俗,君子能厚风俗,致太平,以来麟凤。豺狼能害人,其状易别,人得以避之,小人深情厚貌,毒人不可防,闲殆有甚于豺狼也。
74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举正错邪,赏善罚恶,未有不治者邪。正相杂赏,罚不当,求治难矣。
六十八、天下有正道,邪不可干,以邪干正者,国不治;天下有公议,私不可夺,以私夺公者,人不服。
六十九、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者,强辩足以惑众;以无为有,以有为无者,便僻足以媚人。心可欺,天可欺乎?
七十、女相妬于室,士相妬于朝,古今通患也。若无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妬之有?
七十一、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死生之系,庸人假医以自诬,其初则要厚利,虚实补泻,未必适当,幸而不死,则呼需百出,病者甘心以足其欲;不幸而毙,则曰饮食不知禁,嗜欲有所违,非药之过也。厚载而出,死者何辜焉?世无扁鹊望而知死生,无华陀涤肠以愈疾,轻以性命托庸医,何如谨致疾之因,固养生之本,以全天年耶?呜呼悲夫!
说明:本文以据《凡人大传网http://wenxian.fanren8.com/ 02/10/101.htm》标点,大写标号为《古人云丛书/岳麓书社》内容,小写标号为和《省心杂言/宋/李邦献》重复未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