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婆楼”与主人许经权故事

标签:
鼓浪屿番婆楼许经权 |
分类: 鼓浪往事 |
诚以致富,回报桑梓
一张发黄的鼓浪屿老照片,没有年代,没有落款,唯楼宇错落连绵,林木点染其间,八卦楼半圆的屋顶临鹭江而立,其后英华中学的操场奢侈地空旷。只有仔细地辨认才能发现,英华中学操场以南紧密楼宇中,“番婆楼”隐然其间。
http://s7/middle/5ed2031dgbf94a3e18026&690
照片来自于鼓浪屿收藏家洪明章先生的收藏。那天,在“番婆楼”主人许经权曾外孙吴米纳先生手中看到这张照片,自然与米纳聊起,“番婆楼”及其主人许经权的故事。 祖居鼓屿的著名诗人舒婷说过,鼓浪屿每一幢楼宇背后,都是盘根错节的家族宏大叙事。只能于轻微的一角,抚去岁月的尘土,那些楼宇与人事,偶露真容。
1、 先有“钻石楼”后有“番婆楼”
在鼓浪屿上千幢别墅中, “番婆楼”以其宏大巍峨中西合璧与“海天堂构”、“黄荣远堂”、“亦足山庄”、“容谷”等别墅成为鼓浪屿建筑的经典记忆。而“番婆楼”以西,一墙之隔的鼓山路7号——“钻石楼”则鲜为人知。
http://s2/middle/5ed2031dxc13c443240a1&690
其实,早在“番婆楼”存在以前,“钻石楼”就已经存在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就是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先生。
http://s4/middle/5ed2031dgbfba5cbb4a03&690
许经权在番婆楼前留影
“钻石楼”建于何时,如今难以考察,但应早于1917年。是年,27岁的许经权回家乡晋江檀林奔父丧,之后举家迁鼓浪屿,购“钻石楼”而居。“钻石楼”何以名之?据“钻石楼”现任主人,许经权先生曾外孙吴米纳先生说,乃是因为该楼墙体角柱及窗户上镶嵌洁白鹅卵石,阳光照射似钻石晶莹有光,遂为人称“钻石楼”。
“钻石楼”鹅卵石镶嵌的窗框
那时“钻石楼”的东边还是一块空地。许经权出手不凡,将此块地产购下,建宏伟巍峨清水红砖楼于其上,这就是以后著名的“番婆楼”。1924年,“番婆楼”落成。许经权本意是想让母亲蔡究(晋江人,1868-1926)在此安享晚年。
没想到,两年之后,养尊处优的母亲溘然逝世。“番婆楼”却作为许经权一片孝心的见证留存至今。“番婆楼”之“番婆”也因此为人误认为许经权的母亲而名之。其实“番婆楼”名称之来历,据吴米纳考证,是因为其楼女墙上有高鼻深目的西洋女郎浅浮雕(女墙在照片中清晰可辨),才被人称作“番婆楼”,就象现在的鼓浪屿足球场过去被叫做“番仔球埔”一样。吴米纳对人们对“番婆楼”会错意很是无奈。
http://s5/middle/5ed2031dgbfba52f52b34&690
时隔近一个世纪,“番婆楼”早已易主。回廊空洞,雕梁半朽,门窗已蚀,庭院荒芜。几月之后,几年之后,她或许旧貌重现,但却是另一番面目——仿佛如昨,却绝非如昨。
2、 檀林许氏,客居鼓屿
1890年10月18日,许经权出生于著名的侨乡泉州府晋江县十七、八都檀林乡(现晋江市龙湖镇檀林村)。据檀林许氏族谱记载,村子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500多年。面积是鼓浪屿两倍的檀林村,现有人口2200人,而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乡亲却有5000多人。村中户户有侨亲,是名副其实的侨乡。这就不奇怪何以檀林村中有数百幢可以与鼓浪屿老别墅相媲美的洋楼。
1907年, 17岁的许经权,与长他一岁的前清进士蔡枢南的次女蔡红绫结婚,婚礼当是在檀林举行的。直到1917年许经权父亲许志长去世以前,许经权应该是往返于晋江檀林与菲律宾之间的。父亲去世后,深感家乡治安不靖,许经权携母亲蔡究举家迁入公共租界鼓浪屿,购“钻石楼”(鼓山路7号)而居。1922年,吴米纳的外婆,许经权的六女许晴霞出生于“钻石楼”。1941年,许晴霞与厦门天一楼主人吴文屋七公子吴炎生在马尼拉喜结连理。1924年,“番婆楼”落成。许经权的三子许书楚先生就出生在此楼中。许书楚先生之后就读于鼓浪屿英华校友小学,后来成东南亚最大的纸箱制造厂史丹迪制造公司创办者和董事长。1926年母亲蔡究逝世,许经权回鼓奔母丧。1929年,许经权再度返鼓,在厦门创办一系列公司。
http://s12/middle/5ed2031dgbfba5704b7db&690
本来,许经权购“钻石楼”,建“番婆楼”,是想在鼓浪屿安居乐业的。无奈1937年抗战爆发,许经权迫于形势举家迁往菲律宾。直到1956年9月病逝马尼拉,许经权再也没有回到鼓浪屿居住。高堂华屋,深宅大院终成客居。
3、 送款上门,诚以致富
许经权9岁随父亲许志长到菲律宾马尼拉的时候,也算得上“富二代”了。其时许志长已是闻名菲律宾的“三B”烟厂(西班牙语:Bueno好、Bonito美、 Barrato便宜)的老板。“三B”烟厂即菲律宾第一家华人纸烟厂泉庆烟厂。据许经权三子许书楚在其自诉中说,19世纪末,美国与西班牙为争夺菲律宾而大动干戈。西班牙不是美国的对手,又不甘心就此罢手,就想了个办法害一害菲律宾人。他们在香烟中渗入毒素,打算让菲律宾人吸烟而慢性死亡。一时市面上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没人再敢买西班牙所属烟厂制造的香烟。许志长的泉庆烟厂的纸烟顿时成了抢手货。许志长因此发了一笔大财。
http://s10/middle/5ed2031dgbfc044fba609&690
老爸发了财,作为独子“富二代”的许经权却没有坐享其成。虽然许经权未受高等教育,但也天资聪慧。靠着勤奋与颖悟,读孔孟诗书,通英语西班牙语。13岁,许经权任泉庆公司司库,18岁,任泉庆公司经理。泉庆公司在许经权的精心经营下,信誉卓著,业务蒸蒸日上。可惜后来毁于二次大战日军炮火。
这样过硬的“童子功”,为许经权以后创办自己的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8年,许经权在厦门创办美南信局;1929年许经权再度回厦,创办溪安汽车公司、永安酱油公司、顺庆银庄、德舆地产公司、唐山船务公司。业务涉及金融、地产、实业、运输等多个领域。 1937年,许经权返回菲律宾,创办中菲汇兑信托局。不惑之年,许经权已然成为颇具实力的成功商人。
许经权经商,并不是,只赚不赔,一点挫折都没有。实际上,顺庆银庄创办后,由于用人不当,导致很多放款无法收回,许经权只好没收了一些不值钱的地产。1937年许经权决定举家迁菲律宾时,特地从马尼拉把积蓄多年的国币30多万元(约美金10万元)汇回厦门,清理客户存款。不仅如此,许经权还派人按照地址挨家挨户地把款送到客户手中。许经权送款上门这一义举不仅一时传为佳话,还使他赢得了当时中国银行厦门分行行长黄伯权的信任。后来许经权在菲律宾创办中菲汇兑信托局就是得益于黄伯权的支持。其实,正是靠着诚实做人、坚守信用,许经权的生意才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4、 乐善好施,服务桑梓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华侨商人,许经权秉承了当时华侨乐善好施,回报乡里、回馈社会的优良传统。就在许经权出生的那年,1890年,许经权的父亲许志长在菲律宾赚到第一桶金后,就回家乡檀林乡捐建私塾“养兰山馆”,这是檀林乡第二所由华侨捐建的私塾。第一所私塾是由前辈旅菲华侨许逊沁(人称“番沁”)捐建的“绿野山房”。逢初一、十五,许志长施赈给邻乡贫苦人家。来者不仅可以领到一个银元,还能饱餐一顿。许经权耳濡目染子承父志,也乐意周济穷苦。有人向他借贷,他从不推辞。许经权三子许书楚先生在其自诉中说,许经权曾向他出示过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帐簿,对他说这不是留给他以后追债的,而只是用作参考的一本记录而已。对于桑梓宗祠,许经权更是乐于回报,他首捐巨资修葺洛阳桥和溪安公路,造福乡里。对于乡亲宗祠,许经权更是热心的参预者和实际的支持者。他担任旅菲烈山五姓联宗会、许氏家族会、檀林同乡会等宗亲机构要职。
许经权居鼓浪屿的时间并不长,但却热心地方事务。他不仅是积极投身于鼓浪屿公共事务,担任鼓浪屿电灯公司、鼓浪屿救世医院的董事,还是厦门群惠小学的校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经权因救济抗日志士,于1941年9月被日本人拘捕17日。
http://s12/middle/5ed2031dgbfba58ce4a9b&690
“其治事也谨,其约己也严,故人皆敬之。”1956年9月27日许经权病逝马尼拉,其乡亲好友,著名企业家、华侨社会活动家、厦门市首任市长兼思明县县长许友超(1900—1963)在纪念许经权的文章中如此评价,其言也真。
(未定稿,谢绝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