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红山文化玉器玉面人“玉祝面”和“玉巫面”

(2011-08-13 16:39:59)
标签:

红山文化玉器

e6

《辞海》

犄角

大凌河

凡喜欢收藏古玉器的藏友都会希望能有一件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红山文化玉器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

红山文化出土了多种动物形态、几何图形以及玉人、兽面纹玉器。红山玉器用料有河磨玉、岫岩玉、玉髓、玛瑙和煤玉等,其用料讲究,做工精美,纹饰天然,造型繁多,圆润简洁的风格堪称中国史前艺术的杰作。

从本人收藏的几件红山文化玛瑙玉器中的精美的做工、造型的优美、圆润简洁的线条、古朴神韵面孔都能诠释出当时“天人合一” 的神学思想。

红山文化时期,部落族人认为怪异天气、自然灾害、瘟疫疾病、食物来源是上天安排和神灵赐予的,为了得到神灵的僻佑,部落族人需要举行宗教仪式,以讨好神灵。在举行通神活动时,由巫祝二人主持活动仪式。巫为主导,祝辅佐之。巫祝二人共同完成通神活动仪式。

当时拥有和佩代有“犄角”造型的玉人面“玉祝面”和光头(无犄角)玉人面“玉巫面”的人,就是当时的神权、政权、军权的象征。《辞海》说:巫为舞者,是可通神的灵异人士。祝为赞词者,通神仪式的祝词人。

有“犄角”造型的玉人面“玉祝面”:

高:5.8厘米,宽:4.5厘米,玉髓质。玉人面部部分黄色土沁并呈冻雾状。

http://s7/middle/5ed1a6e6taa5f4fdb7fc6&690

http://s15/middle/5ed1a6e6taa5f8c1a5a0e&690

http://s6/middle/5ed1a6e6taa5f634af315&690

http://s4/middle/5ed1a6e6taa5f742d80b3&690
光头(无犄角)玉人面“玉巫面”

高:6.2厘米,宽3.5厘米,玉髓质。玉人面大部分红色沁,局部氧化白斑,局部虫蛀蚀孔。

http://s13/middle/5ed1a6e6taa5fb2e7910c&690

http://s1/middle/5ed1a6e6taa5fc5ab3fb0&690

http://s5/middle/5ed1a6e6taa5fd2f2e6a4&690

http://s7/middle/5ed1a6e6taa5fe53e832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