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SIT项目心得
(2010-03-23 22:48:06)
标签:
考研sit指导老师调速器新知识杂谈 |
分类: ┊凝聚态の物语悄悄话┊ |
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参与SIT项目的心得体会,我叫黄锦锋,来自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2004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很幸运,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已成功考取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研究生。
在座的都是成功申报SIT的同学。我觉得能成功申报参与SIT项目是一种莫大的荣誉,起码你的潜力已经得到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认可;而且,更是一个能提升自身能力、将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珍贵的实践机会。当我向高中同学讲,我们湖大能提供经费给本科生作项目时,他们都是以惊讶和羡慕的目光看着我。的确,身为湖大人,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更应该把握机会。
大学期间,我曾经申请参与过4个SIT项目,但最终只完成了2个。我参与的第一个SIT项目名称是《模拟电子技术》智能试题库设计,是大二时,在我们模电老师——何敏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我们用ACCESS和VB.Net完成了数据库和操作界面的设计,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录入了上千道模拟电子技术的各类型的题目,最后完成了一个能按照一定指标(难度系数或者章节、题型)实现自动组卷功能的智能试题库设计。由于该项目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我们的设计最终获得了学校优秀项目评比二等奖。
在这个项目中,我负责的工作是部分试题的录入,界面规划和结题报告的撰写。而我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试题录入上的。由于项目时间跨度比较大(1年),而每天都在做单调的试题录入工作,我们几个队员对项目的热情和期待很快就消减了。其实,项目开始时,我们打算用两套方案实现,我和我的一个队友各完成一套方案。但由于自己不愿意花时间学习ACCESS和VB.Net这两个开发工具,后来决定由我的队友完成数据库构架和设计。因此,我感觉在这个项目中我获得的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不多,但却为我参与的第二个SIT项目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大三时,我申请参与了第二个SIT项目——电风扇自动调速器的设计。参与该项目的有4个同学,其中有两个是机汽院的,一个是材料院的。由于只有我是学电子的,指导老师周华安让我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从06年12月开始设计方案到07年5月完成系统调试,我们的进度很快,这都得益于大家的紧密协作。我们设计的这个装置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自动模式下,装置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实时调节风扇转速,还有人体红外感应功能,在人离开一定区域后,自动关闭风扇。这个设计很有创意,在学校优秀项目评比中,得到了很多评委的充分肯定,获得了一等奖。
由于从第一个项目中取得了经验教训,在第二个项目中,我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组织队员商讨方案,认真分工,经常交流设计进展状况,使大家一直保持很高的热情。而我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决问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结合自己参与的两个SIT项目,我想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1. 兴趣第一,还要有责任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没有兴趣,你只会被动的接受任务,而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实践,最终即使你把项目完成了,你也不会学到太多的东西。相信在座的都是凭着浓厚的兴趣才会申请参加SIT项目的。但是,单单有兴趣是不够的,要有持久的兴趣,要有责任感。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经费,这是多么的宝贵。但是我碰到不少同学参加项目只是三分钟热度,有始无终,缺乏责任意识,浪费经费。因此,建议诸位树立起自己的责任意识,做个有始有终的人。经常憧憬完美的结果,保持持久的热情。无论结果如何,你的收获都会是很大的!
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借鉴已有成果。
或许很多同学在项目之初,不知如何入手;也会有的同学在项目进程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理论上行得通,到实现的时候往往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除了寻求指导老师帮助,我觉得最有用的资源是网络,特别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论坛。从网络上肯定会有许多已完成的与你的项目相同或者相近的课题。试着模仿别人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一个很好的方案很快就可以浮出水面。对于一些已经非常成熟的模块,大家可以直接拿过来用。不要担心被指责,实践本来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这样做可以节省时间,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你的创新点上。有的论坛上的内容不见得理论有多么的深,但很多信息却是非常实用的。里面有很多实践能力很强的高手,他们有可能很快能帮你解决一个困扰你几天的问题。
3.方案确定科学合理
项目开始后,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设计方案。在方案中,你要选择好开发工具,设计开发流程,进行模块划分等。进行模块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开发速度,多个模块的设计可以由多人并行设计和调试,比一开始就整体设计的“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式效率高很多。一个好的方案,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有时候,由于阅历有限,开始设定的方案可能不是很完善,比如功能设计不完善、外形设计不够人性化等,这都不要紧。可以在项目进程中不断完善设计。我们当时设计风扇调速器的时候,并没有考虑手动调速、定时和红外感应这些功能,都是在项目进程中,不断获得灵感而添加上去的。
4.注意团队协作,建议跨专业组队
团队协作是任何工程设计和制作中都要求的。只有分工明晰,各司其职才能使项目有条不紊的开展。我们设计风扇调速器时,将软硬件设计、采购和焊接、装置外壳设计制作和设计报告的撰写等工作明确分工到个人,而且大家经常交流,从而使项目顺利完成。
我还觉的跨专业组队是很有优势的,比如设计一个机器人,如果能由工业设计专业的同学设计造型,机械专业的同学设计其结构,电子专业的同学设计其控制部分,那么,这个设计会很完美。
5.主动学习新知识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疑问:我所参与的项目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我没有学习过,我能完成项目吗?我觉得大家不必担心。没有学过就自学,要懂得主动学习新知识。我的经验是通过项目实践学习新知识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因为你有紧迫感。另外,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比如你要用一个软件完成某一部分设计,你只需要学习与你的设计有关的内容即可,没有必要将整个软件都弄懂。当然,如果时间和精力都充足,大家把软件弄得滚瓜烂熟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6.提升能力是关键,专业是否对口不太重要
有的同学参与的项目可能与自己的专业不太对口,这并不影响你完成设计。
我是学电子的,而是我参与的第一个SIT项目是做软件的,经过努力,我们最后还是把软件做出来了,而且我们对项目开发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大家只要感兴趣,自觉的学习,同样能将项目完成,而且你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能力不仅仅是针对某一学科的能力,而是你做任何事情碰到困难时,通过何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异常宝贵的。
7. 参与SIT和专业学习并不冲突
参与SIT项目会不会影响你的专业学习?我认为不会。诚然,参与SIT项目可能经常要做实验,做调查,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只要安排合理,不仅不会影响你的学习,反而会迫使你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的项目本来就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参与项目会使你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我参加第二个SIT项目时,也在准备考研。当时我每天安排2-3个小时投入到设计中,花8-9个小时在学习上。由于安排合理,我不仅提前把设计完成,而且还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
8.项目贵在精而不在多
我大三的时候,同时申请了3个项目,而且,三个项目的指导老师都同意我参加,由于时间有限,我不得不在中期退出了两个项目。这是很不好的,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我建议大家合理的评估自己的能力,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项目,积极投入。把一个项目做好了,你的收获就不少了。对于我们本科生而言,项目贵在精而不在多。
以上是我参加SIT项目的一点心得,不合理之处,还请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指正。借此机会,感谢学校四年的教育,感谢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让我提升了实践能力。
勤于实践,学会坚持,注意方法,相信在座的同学们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项目,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己的人生谱写辉煌的篇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