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案记2》3月16日东方卫视重装上阵 (一)

标签:
电视迷案记海派东方卫视周立波上海杂谈 |
不和“小沈阳”做比较
“学而优则仕”,那“演而优”则又如何呢?优秀的影视演员执起导筒当导演,知名的舞台演员执起话筒当主持,这似乎已成为 “演员进化论”中的一条公理。2009年的春晚捧红了小沈阳,正当大家捉摸小沈阳何时会被电视台“招安”的时候,一位同样被春晚名导郎昆看重的海派谐星却率先抢镜。东方卫视今天(3月13日)宣布,大型精品悬疑栏目剧《迷案记》第二季(100集)将于3月16日开播,而该节目的嘉宾主持正是以“海派清口”驰名苏浙沪的海上滑稽名家周立波。
粉丝重量级:关栋天、余秋雨、郎昆都是“周党”
2008年《迷案记》第一季播出时曾创下同时段全国收视率排名第三的佳绩,而当时的主持人是拥有大量《武林外传》粉丝的“秀才”喻恩泰。周立波这次能取喻恩泰而代之,原因之一是他拥有更具重量级的粉丝群。周立波的粉丝叫“周党”,而“周党”两字加上“单人旁”就变成了“倜傥”。在“周党”中,也确实不乏倜傥人物。关栋天、余秋雨、郎昆就是其中的代表。
关栋天,原名关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继尚长荣之后上海又一位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京剧演员。这位曾在《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里有过惊艳表演的“周党”如今心甘情愿地走到了幕后,当起了周立波的艺术总监。最近红遍上海滩的《笑侃三十年----周立波海派清口专场演出》的幕后策划正是关栋天。他对周立波的期许是“四个一”,“一个人,一台戏,一年票房一千万。”
余秋雨也属“周党”,这似乎有些让人出乎意料。今年2月,余秋雨轻衣简从,来到美琪大戏院观看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结果却被沪上的记者逮个正着,这才揭开了他“周党”的身份。其实,早在20年前周立波初于上海滩崭露头角,眼光独到的余秋雨就看出了眼前这个“小滑稽”身上特有的启发性力量。相交愈久,余秋雨对周立波的评价愈隆,“在文化发展到一定时候,每一座城市要寻找自己城市文明的生态话语,周立波在这方面是个人才。”
郎昆是目前“周党”中唯一一个把周立波和小沈阳相提并论的。郎昆日前在沪上参加某一论坛时,一位记者问起了小沈阳缘何火爆。没想到郎昆居然会把话题转向了周立波。“我很好奇他(周立波)一个人怎么能够演一个全场,而且票房火爆,中午售票晚上就卖完了。我就很有兴趣,想琢磨一下为什么他能这么火爆。”
语言冷峻俏皮:要和巩汉林“比”普通话
作为一档悬疑剧情类栏目剧,《迷案记》第二季以旧时代的上海为背景,演绎那些或真实、或虚构的疑案大案。每期节目由“主持人演播室讲述+剧情式演绎”两部分构成。“剧情演绎”部分将引入专业演员来出演剧中的各个角色,而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则都将交由主持人在演播室里交代。能凭一个人,一张嘴,整整撑起一百二十分钟的一台戏,周立波在《笑侃三十年》里的语言功力让人叹服。而《迷案记》第二季一共100集,每集46分钟(不包括广告),这更给了周立波发挥的空间。
余秋雨曾把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和自己的散文作比较,认为它们都达到了“形散神不散”的境界。而周立波在《迷案记》里的表现则更是把他海派清口“形散神不散”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在《迷案记之青花瓷血案》的录制现场,周立波刚一开场就语惊四座----“什么叫做悬疑?悬疑就是大家都想整明白,可是都整不明白,最后终于整明白,结果呢,却整错了。”在谈到自己为什么来主持悬疑节目时,他又玩起了四两拨千斤,“把镜头推近一点,再推近一点,大家看,本人生就了一张悬疑的脸。”
据说,小品要能入选春晚,必须做到每分钟让观众一大笑。而周立波在《迷案记》中的表现也同样充满“笑点”。只是由于节目的关系,周立波希望这种“笑点”带来的效果是会心一笑,而不是捧腹大笑。他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北方的二人转、相声和南方的滑稽作了比较。“我很不同意有些文化专家、学者说南方文化还是海派文化可能会渐渐丢失。也不赞同目前将南北文化拿来不停比较。其实南北文化不是用来博弈,而是应该用来相互感染,最终达到一种文化上的渗透。因为像目前,南方的滑稽戏可能在北方不受关注,同样北方的二人转、相声到了上海,上海观众可能有时候还不知道笑点在哪里呢。”周立波面对媒体提问时如是说。
虽说是一个滑稽演员,但周立波在主持时却完全采用普通话。“我的普通话还是很过硬的,只是还有一点不分前后鼻音。不过,上海普通话也是我们海派的特色之一。巩汉林小品里的上海普通话不正宗。通过《迷案记》这个平台,我要让全国观众领略一下上海普通话。” 当问到海派文化走不出去是不是因为语言上的原因时,周立波表示语言没有什么障碍,他现在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只是“可以过长江但不表示我愿意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