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欣频《秘密副作用》书摘

(2014-07-13 16:57:29)
标签:

李欣频

秘密副作用

书摘

心想事成

吸引力法则

分类: 6、悦读时间(书籍)

李欣频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台湾作家,她几乎所有的作品我都追着看,并买了很多本。这本《秘密副作用》是昨天才突然知道的,一晚上看 完,今晨三点起做摘录,至下午两点多结束。我都怀疑自己是打字机器了。呵呵。

http://s3/mw690/001JEvAAzy6KpR9vjoK82&690

写这本书的目的在她的自序中说明了,引述如下:

“《秘密》这本书有很多说不清楚、观点互相矛盾的地方,主因是这本书的作者太多,每位作者分属不同的领域与层次,这么多观念全合进一本书,难免会有前后立场不一、用字与观点有差异的状况发生,这些地方就是许多人在实践“吸引力法则”时失败的原因之一。再加上我看到一些《秘密》的副作用开始发生,于是决定把自己亲身领悟的心得,整理成一本书跟大家分享。

这五年来我持续在心灵修行的路上探索不懈,《秘密》书中隐藏的许多问题也一一浮现出来。在我实际应用了五年的“吸引力法则”,直到我决定放掉这法则时,我才真正做到“心未想事已成”,并享受“活在当下”的大圆满状态!

现在,大家该知道《秘密》哪些地方易被误导误读的时候到了。希望所有看过《秘密》的读者,不再被该书的框架局限住。”

 

书籍信息:《秘密副作用》李欣频著,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P21129元,9万字。

阅读时间:2014712-13

以下我分三部分进行摘录,越来越详细,时间紧的看前面的内容即可,感兴趣的看完吧,书都可以不看了。

*原书目录

*我做的详细目录

*我做的全文摘录

 ————————————————————————

*原书目录

缘起

1   正面思考≠正面感觉。并非由“心像”或“思想”产生吸引力,而是感觉与情绪!

2   人们不知自己真正要什么,于是“心想事成”就成了灾难!

3   你想要的,你现在身上就有!

4   你想要的,如果你现在身上没有,就算“假装”也吸引不过来!

5   你的许愿,会受限于你的想象力不足!

6 丰足吸引丰足法则:当你不再需要吸引任何东西的时候,你原来需要的人事物,反而倒过来需要你!

7   越努力只选择“正面”, 对等的“负面”就直接进家门,躲都躲不掉

8   不判断、不选择、不惯性反应、正负全然接受;在两极之上才是创造的源头!

9  “期待”就是把你带离当下,本身就是错误的创造法则!

10  生命蓝图高于创造法则之上

附录

 

*我做的详细目录:

1:正面思考≠正面感觉。并非由“心像”或“思想”产生吸引力,而是感觉与情绪!

1P8真正启动“弦能量线”的,并非你在想什么,而是你在感觉什么。

2、把“梦想的感觉范围拉大,越大越好”

3P13留意每天来到你面前的人事物,这就是你现在的振动频率

4P18谁说“不好的感觉”和“好的思想”不可能同时存在?

5P20正面思考也有可能引来负面结果

6P25假装相信是没有用的

 

2篇:人们不知自己真正要什么,于是“心想事成”就成了灾难!

1、当人看不清、状态不佳时,许愿若成真,就是一连串的灾难!P31

2、许错愿望了,难怪心想事不成!P36

3、无穷无尽的欲望,让“心想事成”变成了一连串的诅咒

4、很多人忘了自己最终到底要什么P42

5、到底为何需要“减重”?美丽不能被典型化!

 

3篇:你想要的,你现在身上就有!

1、从“未来的自己”看“现在的自己”,找到你现在没看到的机会点。

2、先做出最独特、最关键的事让所有人看见你,让资源从四面八方流向你。

3、我们想要成为的状态,其实现在就已经是了,但我们自己看不到。

 

4篇:你想要的,如果你现在身上没有,就算“假装”也吸引不过来!

 

5篇:你的许愿,会受限于你的想象力不足!

1、如果你没有够广大的想象力,还不如不想。

2、如果你许愿在金钱上,你就会忽略其他非金钱的资源。

6篇:丰足吸引丰足法则:当你不再需要吸引任何东西的时候,你原来需要的人事物,反而倒过来需要你!

1、当你不再需要吸引任何东西的时候,你原来需要的人事物,反而倒过来需要你!

2、吸引金钱还不如重新理解金钱的意义

3、设定的金额无论多大,都是阻挡你更大资源流进的限制

4、你对金钱的反应,决定你与金钱的关系。

5、你只需享受花钱的乐趣,当你不再专注于赚钱而是花钱时,钱会自己来找你。

 

7篇:越努力只选择“正面”, 对等的“负面”就直接进家门,躲都躲不掉

1、当你刻意选择“正面”,你努力忽视的“负面”将找机会反扑你。

2、通过正反两极,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3、负面情绪可以转化成为正面能量

4、不要抓着正面情绪不放手,否则就无法顺着“流”荡到你要去的地方。

5、正因为你看不远,不知道许愿的真正且最后的后果,所以放掉控制,一切回归自然本律。

6、生病时把自己放在“已经疗愈”的快乐心情上,就会康复?

 

8篇:不判断、不选择、不惯性反应、正负全然接受;在两极之上才是创造的源头!

1、不选择,全然接受,你才有能力跳到上一阶。

2、你所面对的人事物并无正负,让你受苦的是你对这人事物的负面信念P164

3、跳脱正负极之上的全空量子场,你才能创造全新的状态。

 

9篇:“期待”就是把你带离当下,本身就是错误的创造法则!

1、只有当下才是真的,当下才具有力量

2、当你在合一状态,你就只剩下“决定”而不再需要“许愿”。

3、许愿若设定时间,表示你在错的层次上许愿,难怪无效。

 

10  生命蓝图高于创造法则之上

1、超乎于吸引力法则、创造法则之上,更可贵的生命蓝图法则。

2、《口白人生》:用什么方式让大多数人可以享有最多的爱、学到更多的智慧?这就是最大格局的人生蓝图。

 

附录:李欣频的二三事、广告作品包括、作品(创意类、爱情类、旅行类、地球与心灵类)

 

P210李欣频有着作家诗人的孤僻性格+灵修者洞察深处的眼睛+旅行者停不下来的身体+广告人的纤细敏感与美学癖+知识布道家想要世界更好的狂热+教育者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我做的全文详细摘录

P3而据我所体悟的是,“心像”或是“思想”并非启动“吸引力法则”的关键,“感觉”与“情绪”才是。

P4真正创造万事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深究到底就是一个正在振动的弦,这“弦”就是我们常讲的“振动频率”,即是我们讲的“感觉”、“情绪”、“能量”、“磁场”,而非“心像”、“思想”。

P5真正启动“弦能量线”的,并非你在想什么,而是你在感觉什么;重点不在“心像”与“思想”为何,因为同一个“心像”或是“思想”会有上千万种不同的感觉、情绪,关键点在于“感觉”、“情绪”为何,因为“感觉”、“情绪”才是振动频率。

P7现在终于恍然大悟了,不是你所“想”在创造未来,而是你所“感觉”的才能创造未来,因为改变思想并不能等同于改变频道与频率,只有改变你的情绪感觉才是创造的关键。

当一个人对“旅行”的感觉是:新鲜、自由、愉快,这样的“振动弦能量”就会创造出与这感觉相应的一连串机会。

P8真正启动“弦能量线”的,并非你在想什么,而是你在感觉什么。

P8不是你所“想”在创造未来,而是你所“感觉”的才能创造未来。

P9你得先搞清楚真正喜欢的是什么情绪与感觉,让这感觉自行创造出“对等频率”的人物场景。

当你所联想到的可能性越多,你能创造出“瞬间加速、驰骋无限、自由自主”感觉的机会也越多。也就是说,你并非吸引到你要的事物,而是你要的感觉!

P12把“梦想的感觉范围拉大,越大越好”

如何精准地预言自己的未来?不动声色地亲手创造出来就是了。

除了上一段提到如何以你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创造”出“你喜欢的感觉”,现在我还要提到如何“被动”地观察出:自己现正处在怎样的振动频率中。

之前在《10堂量子创意课》中提到:今天吸引了什么?这就是我所选定的版本!

P16你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创造频率,这频率会像涟漪般扩散,与这频率相对应的人事物,会自动进到这频率波中,加大这频率波的显化力量与速度!

P17检视每天生命中与梦想相应的征兆与巧合点,这些点就是你所埋下梦想种子的新萌枝芽。

P21所以我现在开始回想并一一记录“父母亲、过去老师们的名言录”,然后把每一句话对我的“好的影响”、“坏的影响”都列出来,当我看到了这些坏的影响时,我就可以有意识地清除它,不让它再继续蔓长挡住我的未来。

建议大家可以检视自己的大脑,检查我们自小至今,被放进了哪些“种子”,这些“种子”之后茁壮成长为哪些藤蔓捆住我们?

……

现在你要像清理自家花园一般,看看是哪些不良的杂草开始消耗你的土地(让你自我滋润度与信心开始不足的是哪些想法),哪些是好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持续让你有生命活力、乐于付出与感恩的信念是哪些想法),哪些种子已经长成了藤蔓围篱挡住了你与人、你与资源间的联系,甚至挡住了你勇敢向未来冒险的无限可能?

P22所以我回答这些读者问题的方式就是:请他们把看似矛盾的两个选项加在一起,看有没有范例、有没有新的出路。所以我们要随时注意,不要被别人所误导,做别人价值观的奴隶而不自知。

P24没有所谓“正面”的人事物,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中性的、未被标签化的,你心情不同解读也会不同,而且在不同人的眼中也会有不同的定义。

如果举一个生活上贴切的实证就是:“这世界上没有好人或是坏人之别,只有你看待他的方式与你对待他的态度,决定了他要在你面前自然而然地成为好人还是坏人。”

P26假装是骗不了心的,心才是真正发出频率的发射站,心的感觉才是如实的振动频率

 

《名望、财富与野心》中(Fame, Fortune, and Ambi-tion)讲得非常好:“除非你意识全然清醒,否则如果你的祈祷实现了,那会是一种惩罚。那些在寺庙、教堂、清真寺、犹太会堂祈祷的人应该多想一下,如果他们的愿望成真了,结果会是如何?他们一定会要求收回他们的祈祷,因为所有那些欲望都来自于深层的无意识,他们不知道那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与后果。”

P33经过这件事后我学乖了,就是要活在当下,现状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乱许愿。

《秘密》提到心想事成的三步骤:1.要求;2.相信;3.接受。

这时候就有人要问了:“我打从心底就热爱自由,也不打算要有小孩,可是怎么还是怀孕了?”这就牵涉到你的人生蓝图,究竟打算此生来体验什么,这将在第 10篇会详述。

《内在的探索》(One: Elements of the Real in Man)提到:“当你感受不到自我价值时,你的内心会有一种空空洞洞的感觉,你会感到匮乏、自卑,只想拿外在的价值来填满这个洞,你会利用别人对你的肯定和赞赏来达到这个目的,你会以虚假的价值来填补这个洞。

建议在设下梦想之前,先检视一下自己是否还有“因空虚而产生的欲望之洞”,请先让自己充实填满,把自己拉到生命的主轴,找到自己生命的本体,如此未来才不至于因无止尽地追逐欲望而失速偏向。

 

P43死心眼儿地等船,没去试试水其实不深,只要自己游过去也可以到彼岸,于是一堆傻子就乖乖地等在港边排队候船,边祈祷边练习真爱“吸引力法则”,等船等到忘了自己其实最终只是要渡河!

在爱的关系中修行,许多人总是期盼一次就来一个“对”的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两人可以一起相爱到老,但我们都知道,要等“直达车”通常要等比较久,但区间车很多,所以可以借着多搭几趟区间车,借着每一段关系,一段一段地往自己要去的彼岸跨进,每一个来到你面前的人,都是要带你往前再穿越一个障碍。

P48我很喜欢网络上看到的一句话:“你只能做你自己,因为其他角色都有人了!”

其实“竞争”不只是起源于“匮乏”,而是走错方向,刚才举了大自然的例子,照理说人人头上一片天,脚下一片地,应该是每人自有独一无二的途径,但大家都挤到同一个地方抢有限的东西,就忽略了原本在你脚下的那块地。地下一定有你专属的资源、能源、水源,当你想要竞争,就表示你走错路了,我们无法拿着别人的地图找自己的路,这就是当你想用“吸引力法则”去打败别人、赢得竞争时,你会经常感到挫折的原因。

P35当人看不清、状态不佳时,许愿若成真,就是一连串的灾难!

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这就创造出“不愉快、不甘愿、沮丧失落”的振动频率,这也是心想事不成的原因之一。

P41在设下梦想之前,先检视一下自己是否还有“因空虚而产生的欲望之洞”,请先让自己充实填满,把自己拉到生命的主轴,找到自己生命的本体。

P45没有所谓的“完美爱人”,每一个来到你面前的人身上,一定都有你会喜欢的特质,去接受并享受这些特质,因为每一段关系都是非常宝贵、独一无二的旅程!

P49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发挥你独有之美,只要身心健康、自信自爱,你就是最有魅力的人。

 

P55现在的你早已藏有未来的你所需要的一切,你现在一定已经具足独立圆梦的条件,不需外求。

P57要从未来的自己(高维度、制高点)往现在的自己(较低维度、低平面)聚焦,往回看你现有状况,就能看到自己原有的条件中的新价值。

我跟他说,他要先写出最关键的代表作。P59问题就在于,你是否看到:你应该做的关键优先大事是什么?

你只需要看到前方60米的道路就可以了,信任宇宙,要信任、相信、有信心!

P63只要做到、做对这件关键的事,高视野加上跳脱原思维框架的想象力与冒险行动力,比乱枪打鸟、做一百件琐碎的事加起来更有效,带来的资源更大更多。

P67我们想要成为的状态,其实现在就已经是了,但我们自己看不到。

(故事:一个美国人劝渔夫买船、建捕鱼船队、建工厂,然后成为有钱人,再退休,再来小渔村钓鱼。渔夫说:这不就是我现在在过的生活吗?)

P67只要你站得够高够远,就能看到眼前的“意外”其实藏有非常棒的礼物,一定有你目前还看不到的正面意义。

P66所有的事一定都是好事,如果不是,表示你还没等到最后。

P66生命绕了一大圈,才知道自己不必外求,只需待在原地就可享受自己想要的状态;换个视点自己就是伯乐,何必老在吸引力法则里像鬼打墙似的转个不停?

P72如果你现在没办法把生活过成你最想要的样子,你以后也不可能有机会去过你要的生活。因为现在的你,是由过去的你的所思所行创造出来,如果你不改变目前的思维与做法,你的明天也不过是昨天的重复。你现在身上就有的指的是:你必须拥有与梦想相符或是相应的振动频率。如果没有,就算假装都没用,因为你与你的梦想还没通上电,何来的吸引力法则?

如何与梦想的振动频率相符或是相应?

 A、如何相符:

1、先行动,走在宇宙之前;

a、站在净空的高度视野,当下决定,立即行动;

b、行动无法取代情绪:要当下享受。注意你的行动是否与你的愿望相违背。

2、把现状调整到非常非常接近你要的梦想状态。秘密里的三法则是Askreceivethanks

如果你被绑住,表示你飞得还不够高,还不够有创意,你得先接受现况,把现况过成你最好的版本、最好的生活状态,好到你都不想离开这里。

当你在旧生活板块中,找到最相似于新生活板块的那个点,这个点你一旦找到,就是两板块最接近的点,于是你才有机会以最短的距离、最短时间,瞬间翻跳进新的生活板块、版本、剧本。这就是接受现状后,才能往新的实相走的道理。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要放那么多在现实的局限上。

我们很难精准地吸引某一件特定的物品,但可以很轻易地吸引一连串类似的感觉。

B、如何相应:相符是把自己的振动频率,调近到你的梦想状态;相应则是就你目前现状的最高频率,与梦想频率相应,能量相交流的方法。(如我以文案交换七天迪拜之旅。)前提是:我必须把文案写得够好,再远的人都看得到,这就象吸引目光的灯塔,只要你有光,四方自然会有船主动靠岸。

P77你可以先行动,依据行动的过程,慢慢调整你的心振动频率场,让自己与梦想的频率相符。

P81先接受现况,把现况过成你最好的版本、最好的生活状态,好到你都不想离开这里。

P83我们要把今天过成是有生以来最好、最精彩、最自由创意的版本,把现状调整到非常非常接近你要的梦想状态,这才是调整相符振动频率的关键。

P84我现在行李箱室地上有五个行李箱,分别标记了2012年环球心灵之旅的时间、地点:415-30日,日本屋久岛,中行李箱,两周;91日至1030日落基山+雪山达士+亚利桑那+秘鲁+夏威夷,超大行李箱,两个月;1115日至1130日埃及,中行李箱,两周;1215日至1231日,墨西哥冬至马雅文明之旅,中行李箱,两周。

平常只要想到哪趟旅行要带什么,就随手把东西往行李箱里放,走时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P84把现状调整到非常非常接近你要的梦想状态,我还有一个私房方法:每个月至少给自己放两天的奢侈假,来作为梦想操练日,可吃自己想品尝的餐厅、睡到温泉酒店……把这两天视为未来美好生活的演练场,我所到的美好之地,就是我借景造梦的参考。

我们往往高估十年后能做的事,却低估了一年内能做的事。

P85如果你想吸引一个爱情伴侣,能给你在金钱上、生活上、情感上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你就必须现在就活出那样的状态,等到你真的能给足自己安全和幸福时,你就会明了:你渴求的状态,自己就可以完成;

P86你想要的安定和幸福,与是否有爱人根本无关,因为你自己就给得起,而且多到可以分享给别人,爱人只是来分享你的幸福,而不是施舍给你幸福。

当你了悟只有自己才能原创出你内心需要的东西时,你的独立且丰富的风采,才能吸引相同频率的人事物来与你共振,而不是一起索求一起匮乏。

P89当你想要梦想成真,其实可以不必通过吸引金钱,是以你现在已有的最高价值(如某项才艺)被看到,吸引别人来等值交换你梦想的事物。

P89愿景板只是让你可以把才华的光线与梦想的频道校准,但前提是自己要有高价值的能力或是作品被人看见,且别人觉得价值相应才能交换成功。

P91吸引力法则,必须是你自己也具有吸引力,才能成真。

P90你有没有等值或超值的东西,如才华、技能,跟人交换梦想才是重点,唯有振动频率对等相应才能交换成功,而不是光用吸引力法则虚拟想像就能如愿。

P96并不是你所想的人事物会被你吸引而来,而是你的情绪、感觉(包括潜意识层)的振动频率,吸引相对应振动频率的人事物,这才是创造的关键。

P98唯有能见人所不能见者,才能做到人不可能做到的事。

P99当你锁定在某一件事物时,你的愿景板就矮化了你的可能性,窄化了你可以创造更大的梦想蓝图,因为你的目光如豆,反而成了心想事成最大的限制与障碍。

P101能像电影《盗梦空间》里的经典对白:要敢于做更大的梦的人寥寥无几。

P101顶尖创造者与普通追随者的差别只在于想像力和执行力,我们只能想:能想得到的或是敢想的,我们无法想像那些自己想都没想过或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人事物,想像力往往受限于我们过往的生活与学习经验,你有限制的脑袋只能吸引或是创造出有限制的人事物。

P101《草木自己生长the Grass Grow by Itsely》有一段很美的话:在一个紧握的拳头里面没有空间,在一只张开的手里面,整个天空都在那里。如果你没有够广大的想像力,还不如不想。

P105与其用受束缚的心智吸引受束缚的人事物,还不如全部放空不再许愿,让自己活在全然的当下,接受当下已具备的所有创造新命运的机会,让更多可能性进来。

P110唯有不害怕失去金钱,你对钱有真实不虚的认知,你才能拥有不匮乏的丰盛生活。

P110人们总爱锦上添花,但你自己得是一匹已经展现才情光芒的美丽华锦。如果你已经是盛开的花朵,花开了蜂蝶自己就来,不必刻意吸引。

P110当你已经具足,不再需要去吸引什么的时候,这些资源会全都流向你。

富裕的人专注在机会(不只是金钱),匮乏的人专注在障碍。

金钱的本质在流动。

P119我们只能吸引到对等价值或是相应特质的人事物,而非刚好是你所指定的人事物。

P121我不赞成许愿时设定金钱数字,无论你设定的金额有多大,都是阻挡你更大资源流进的限制。(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的故事《梦想的价值》,18岁高中毕业时他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但暑假时他哥哥在的旅游公司招聘豪华游轮服务生,每周500美元。老师问他:“你的梦想就值每周500美元吗?”他震惊了,想到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伟大的高尔夫球手和给母亲买一栋别墅。3个月后他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从1996年出道至今,得了39个冠军,年收入1亿元,给母亲买了六套别墅。)

P124《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提到:财富的取得有两种:一种是依时间领取酬劳,另一种是依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领得酬劳,这两种根据的是:你对价值的估算。

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例证:伍兹如果当时接受了眼前每周500美元的游艇工作,而忘了自己追求但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那就限制了更大的资源流向他。

P125金钱只会让你现有的自己更扩大,如果你坏,那么钱就会给你机会变得更坏……拥有更多的钱并不会改变什么,钱会放大你目前所有的一切,如果你很傲慢,就会有更多钱让你更傲慢;如果你很有爱心,就会有更多钱让你更有爱心。这就是我们认清金钱本质最醍醐灌顶的一段话。

吸引力法则是创造法则,如果你是不通过创造所得来的财富,流失后就很难再创造。

只有专心把自己喜欢做、擅长做的事做到最好,不浪费时间精力去锁定金钱目标——这些就是只有你独有的才华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因为长达二十年我的收入与支出比例已经定型为101,所以我每花一个单位,自然就会来十个单位的资源,精准无比,我取名叫:等比例花钱自动入账法。

我一周内进来一个两小时4000元的演讲案。你可以练习等比例存钱。

P132当你自给自足不再需要任何人给你任何东西,包括爱、金钱时,爱、金钱反而就会流向你,这是丰足吸引丰足的法则(非吸引力法则),而不是你ask想要,因为当你ask时,表现你现在是匮乏的。

P133并不是需要钱就可以吸引到钱,反而是你肯把钱或资源花出去,才是让钱或资源再进来的动能,就像是捐血后身体才有空间造新血是一样的。

P141每当你意识到某些丑陋、邪恶或愚蠢的事物,最好先扪心自问:我做了什么,才让它们在我的意识里变成真的?

(电影《心灵日记》讲一对情侣在印度旅行,女用摄像机拍到的是美景,男拍到的是垃圾。)P142这就是二元对立世界的特征,每个人只看到自己眼中的世界,看不到全貌。

P144负面情绪不是吸引而来的,这个二元性的世界有光就有影,有喜就一定有悲,浪高之后就是浪低,不可能一直浪高,这就是能量起伏的自然率。

当你每一次遇到负责情绪就如《秘密》那样去想美好的事物,你会失去很多次借着负面情绪深探自己、调整自己、清理自己的机会。

你必须勇敢面对、释放、穿越、转化负面而不是逃避它,否则负面能量会阴魂不散,因为有光的地方就一定有影子,就算你不转身去看影子,影子依然在。

P150当你知道你喜欢的感觉,在那种感觉享受一阵子后就放手,随顺而行。

 

P152当我们没有足够智慧看到那么远时,接受当下是最好的选择。

P153这是不够的,每个疾病背后都有重要的功课,而且大部分是直指心理的原因,其次才是后天环境,或是先天基因的问题。

(我母亲200610月因晕眩送医,得了“不明原因之血小板低下紫斑症”。分析原因是:身体本来要抵御外侵的功能,转身自我攻击体内细胞。因为母亲长期以来养成自我苛责的惯性思考——这样的心理状态,完全在身体上如实反应。在换血、输血无数次治疗一个月仍不见重大起色时,我要妈妈从现在起停止自我攻击,别怕病会拖累家人。结果,两周后健康出院。)

P156如果疾病真的发生了,除了看医生,还需要去研究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去了解疾病要带给你的专属课题与启示,并从中找到可以调整的方向与意义,否则大家生一样的病,用一样的正面思考就能解决了不是吗?

P162发生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你眼前的事,当你学到如何从过去认为的悲剧中找到正面意义,你才能在正与负之上领悟到更高的启示。

因为每一次重大情绪袭来,就是最好的跳跃及当下立即觉醒的最佳时刻。

P164这世界没有谁先天是好人或是坏人,唯有你看待他的方式与对待这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要在你面前自然而然地成为好人还是坏人。

P164《现在的你就是最好的你》作者寺田和子,引述印度灵性老师巴关的说法:因为人对所看到的事实会赋予某些想法和情感,所以要以单纯的眼光看现实,看清现实原貌,把自己内在想法、观念跟外在的事实分开。

觉醒不在遥远的山上禅院或是教堂,它就在你发生重大情绪的那一刻。

P170心理学家贺列卡拉··蓝博士在1983年,教授并临床应用的“荷欧波诺波诺疗法”Hooponnopono是一种能在不见到病人的情况下,把整个医院里的精神病患全部治愈的疗法。

P171当你的振动频率一调整,旧的人事物会以最快速度崩解,以留出新的空间让与你频率相应的人事物进来,一起共创你的新生活。——这就是颠覆《秘密》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思维。

P172你只能跳脱出这个思维感觉正负极之上的全新层面,这层面你未曾到过,未曾体验过任何事物与情绪,所以是零、空无、没有情绪、没有过去反应的轨迹。

P175创造的真正本源是“零”,不在“正极”。

当我们的“脑硬盘”消失后,整个宇宙就是无边无界的创造场,连你都消融在其中,就像云端数据库有着大无限的运算空间,就不再需要有限的硬盘了。

只有当下才是真的,当下才具有力量。未来还没到,所以未来无法给你任何力量。

P181“期望”让你把目光投向未来,一旦愿望不成真,期望一落空后就会让你跌入失落沮丧,就算“假装”喜悦,也无法启动相应的创造弦能量,反而更糟。

P183如果你向上天寻求帮助,说明你相信老天的能力,而如果上天不帮你,则意味着他也相信你的能力。觉醒之人不会受苦,除非他自己选择清醒地受苦。

P185当你在合一状态,你就只剩下“决定”而不再需要“许愿”了!这正是佛陀所传递给我们的最高智慧:当你无欲时,你所有的愿望都会实现。

P187全新的创造应该是无时间的状态,因为无时间所以没有急迫、没有压力、没有未来。于是在做这件事时,会处在绝对的悠闲、宁静、自在、喜悦的状态。

不动中动的最高境界,直接把时速转为零,活在一个与时间无关的状态下,当你在做重要的事时,就不会被高分贝的时间噪音所干扰。

P197此生你需要学习的课题,早在你的生命蓝图中就已经确立了,并已存在于你的DNA之中。

P198生命中的挑战,特别是非常重大的挑战与考验,与你是正面或是负面无关,与你是否有能力创造新版人生无关,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应该学的人生功课。

《从未知中解脱:10个回溯前世、了解今生挑战的真实故事》把超越吸引力法则、创造法则之上的生命蓝图法则解释得非常清楚: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拥有自由意志创造一部分属于出生前计划中的人生考验,这里的关键词是创造,我们所经历的事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需要那些经由它们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直觉并不会引导我们避开所需要学习的历程。当我知道了出生前计划之后,要按照自己出生前所订好的计划走下去,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现在的我了解到,我们可以用全然不同的角度看待人生中的种种挑战。

P201每一个体验都弥足珍贵,得到与失去、成功与失败、健康与疾病、富裕与贫穷、自由与囚禁、奋斗与享乐……两极你都体验到,这才是人生的圆满。

P205当我们被困在现状,我们不要再继续入戏地只演着自己的角色,烦恼着眼前的人事物,而是必须马上跳脱出来想象:如果我们是自己与身边所有人的全观编剧者,我们会写出怎样的剧本,里面会有哪些关键的情节,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让大多数人可以享有最多的爱,学到更多的智慧。

P206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让大多数人可以享有最多的爱、学到更多的智慧?这就是最大格局的人生蓝图。

P207能以全像角度看全剧本者,才是真正懂得臣服真谛的人,因为他可以清楚看到,一切的发生都是有理由的……所有的组合都是最完美的时候,当下就圆满了。我们不再执著于正面思考,生命已经全盘蜕变成:享受、庆祝、分享、感谢,这四件事而已。

此外,我们可以仿效电影剧情,分出另一个“同步客观、旁观解说我们生活”的自己,帮助我们随时觉察到自己的每个念头、每个动作、每次与人沟通的状态,并随时问自己:这个念头、这句话、这个动作、这个反应,正在帮自己创造什么?一天后、一周后、一年后会产生什么结果?这也是让你很快看到模式,进而改变惯性的有趣实验法,比吸引力法则更务实。

不必找修行老师,不必找预言家,只需带支录音笔,把你今天所说的话全部录下来(特别是你跟人抱怨的事),到晚上睡前以旁观者角度全听一遍,并看一遍自己今天写出去的所有文字,就一清二楚自己身心灵困境的盲点在哪儿,也可以从这些声音文字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变成如何。

我很喜欢《香草天空》中的一段对白:每一分钟,都可以是改变一生的关键机会。

所以,你能比原剧本写定结局之前,更早一步领悟到什么?

如果你是自己的剧作家,要在生命剧本中安排什么?想要通过这场人生戏学到什么?想要观众(身边的人)领悟到什么?没有了无限期的明天,今天的你最想做什么……这些是在看完电影《口白人生》后可以深度问自己的问题,这些也是真正能跳出吸引力法则的框架,跳到最高的生命蓝图层次去翻转命运的关键。

在以十个观点的篇幅重新审视《秘密》这本书后,相信我们会不再被本书的框架局限住广大的创造力,我们将从正面思考的紧箍咒中解脱,开始自由创造我们无法预期的人生。

P209试着分出另一个“同步客观、旁观解说我们生活”的自己,帮助我们随时觉察到自己的每个念头、每个动作、每次与人沟通的状态,并随时问自己:这个念头、这句话、这个动作、这个反应,正在帮自己创造什么?一天后、一周后、一年后会产生什么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