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孩子

标签:
育儿 |
分类: 美丽人生 |
前些天跟果爸一起开长途,路上我突然想到从前看过的一个电视节目,就跟果爸开聊起来。
想起这个节目,也是因为我一直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困扰。我家三只都是“坐不住”,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没耐心没耐性,这让我非常担心,要知道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没有耐性不能持之以恒,那最后各种努力都是白搭。
这个节目我的印象很模糊,不记得是不是《快乐大本营》了。偷拍孩子,在家里客厅装一个摄像头,然后妈妈在桌子上放一盘糕点,告诉孩子说:妈妈出去一会儿,你别吃糕点,等妈妈回来再吃哦!然后妈妈出门,摄像头全程拍摄孩子在妈妈离开之后的各种挣扎纠结。以前就是看个乐,现在当了妈妈再回忆起这个节目,我断定参加这节目的家长心理都太强大了,具体原因各位妈妈们心照不宣,这里省略妈妈们的心声一万字。
从这个节目我又联想到更早之前据说是美国专家的一个实验。(为什么是据说呢?因为我现在发现,各种网站各种新闻总爱说“美国专家”,但有些完全是荒谬无稽之谈,因此断定这些“专家”都是谣传的人自己在家想出来的。)实验是专家给一组孩子每个人一颗糖,然后告诉他们:现在你们不要吃这颗糖,等我回来再吃。如果能够坚持到我回来,就能再得到一颗糖,也就是可以同时吃到两颗糖。专家经过多年跟踪,据说当时实验中因为等待坚持成功赢得两颗糖的那组孩子长大都非常成功,忍不住吃掉了那一颗糖的孩子人生都很失败。
我把这一系列回忆起来的故事都讲给果爸听,然后总结我的担心。如果是我家三只,那我用鼻尖想也能知道,他们肯定是在我走后直接拿了就吃了。因此我很替他们的未来担忧,说明:第一他们没有耐性,第二他们不懂得筹划“未来”,对于孩子来说,未来也就是那么几分钟之后的事,反正就是没心眼,不懂得打算,不懂得怎么做才能赢得更多,然后为之付出努力。
陈述完我的想法之后,果爸在方向盘前高速路上扭过头,就这么惊诧地看了我好几秒钟,好几秒钟……然后开始他的愤慨陈辞。
首先,他严厉地驳斥了我之前讲述的那个电视节目和那个实验。一个孩子,他懂什么叫“未来”?一个孩子的头脑是简单的,简单的头脑才是正常孩子的头脑。让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现在吃糖还是等下吃糖而百般纠结,这些专家是不是人啊?这完全就是精神虐待!
然后,他讲了以下这些让我感动的话。
一个孩子,要学规矩,学做人,学礼仪,这是咱家一贯秉承的教育方针。(除了我们年轻一辈的父母,家里确实连老人也都不会为孩子不会说“请”和“谢谢”找借口。)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色彩,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利。
做父母的人,总是不知不觉给孩子一个自己设想的蓝图,然后按照脑中的设计来培养孩子。比如让他们学艺术、成为象棋大师、练马术学高雅等等,这都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真的会按照家长脑中设计的路线去成长吗?孩子是什么?他们是人生的惊喜!如果他们都一板一眼地按照你的想法去长大,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他们的长大,就是我们的惊喜,永远有自己的路线,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风格,这才是真正的孩子。
他们跳舞,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之所至;他们唱歌,没腔没调,任意为之。这是他们的乐趣所在,总有一天,他们会找到自己的调调。
继续。
一个孩子是单纯的,他们表达他们想的、要的,而不收藏情绪。他们想要吃糖的时候,如果手里有一颗糖而不让他们吃,他们会在“吃了妈妈会不高兴”和“真的很想吃糖”之间挣扎,对于小小的他们来说是多么残忍,一个小孩子有必要承受这种折磨吗?那些因为忍不住吃了那颗糖而下一秒看到其他孩子得到第二颗糖而自己没有得到的孩子,头脑里不会留下阴影吗?
孩子的幸福光阴就这么几年,为什么不让他们单纯快乐的长大,而硬要把大人的一些判断方法强加给他们?我们的家庭医生在一起看诊的时候聊起自己的儿子,说她的小儿子被老师断定“发育迟缓”,因为他不能成功的做一副拼图。我家Hadrien小盆友小时候也被保姆通过培训课上所教的判断方法断定“发育迟缓”,因为他有时候玩着玩着突然愣神。这不都是大人空想出来的所以然?我们能否钻到孩子脑中去搜索,也许他只是觉得这幅拼图真难看,或者他看到一只飞鸟所以看楞了?为什么要通过大人的生存方法去判断一个孩子?这公平吗?
我们想让三只学音乐,因为我们热爱音乐,但我们从未幻想过将他们培养成音乐家,连让音乐成为一种谋生技能这件事也没想过。学音乐,只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从音乐中找到自我。他们学得好,当然好,学不好,也并没有什么。或者他们没天赋,但并不妨碍他们自娱自乐。很多人又会说了,学不好就换学别的,那叫不懂坚持。坚持是什么?坚持是努力去做了,这跟“成功”不是一个概念。(在此也回应之前的一个微博留言,一个对我叙述妞学舞蹈的文章中所谓“坚持”的反驳。)
听完果爸这一番说话,我很有感触。我们家对孩子的要求一向严格,很多人都说“军事化管理”,吃东西必须上桌,必须说礼貌用语,很多种“必须”。但此“必须”非彼“必须”,我们家的孩子没有必须会背诗歌,必须会数数认字,必须把太阳画成红的。规矩的培养是一辈子受益的事,技能的掌握却有一辈子时间去做。让孩子们做孩子,这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
想起这个节目,也是因为我一直对孩子的教育有一些困扰。我家三只都是“坐不住”,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没耐心没耐性,这让我非常担心,要知道不管做什么事,如果没有耐性不能持之以恒,那最后各种努力都是白搭。
这个节目我的印象很模糊,不记得是不是《快乐大本营》了。偷拍孩子,在家里客厅装一个摄像头,然后妈妈在桌子上放一盘糕点,告诉孩子说:妈妈出去一会儿,你别吃糕点,等妈妈回来再吃哦!然后妈妈出门,摄像头全程拍摄孩子在妈妈离开之后的各种挣扎纠结。以前就是看个乐,现在当了妈妈再回忆起这个节目,我断定参加这节目的家长心理都太强大了,具体原因各位妈妈们心照不宣,这里省略妈妈们的心声一万字。
从这个节目我又联想到更早之前据说是美国专家的一个实验。(为什么是据说呢?因为我现在发现,各种网站各种新闻总爱说“美国专家”,但有些完全是荒谬无稽之谈,因此断定这些“专家”都是谣传的人自己在家想出来的。)实验是专家给一组孩子每个人一颗糖,然后告诉他们:现在你们不要吃这颗糖,等我回来再吃。如果能够坚持到我回来,就能再得到一颗糖,也就是可以同时吃到两颗糖。专家经过多年跟踪,据说当时实验中因为等待坚持成功赢得两颗糖的那组孩子长大都非常成功,忍不住吃掉了那一颗糖的孩子人生都很失败。
我把这一系列回忆起来的故事都讲给果爸听,然后总结我的担心。如果是我家三只,那我用鼻尖想也能知道,他们肯定是在我走后直接拿了就吃了。因此我很替他们的未来担忧,说明:第一他们没有耐性,第二他们不懂得筹划“未来”,对于孩子来说,未来也就是那么几分钟之后的事,反正就是没心眼,不懂得打算,不懂得怎么做才能赢得更多,然后为之付出努力。
陈述完我的想法之后,果爸在方向盘前高速路上扭过头,就这么惊诧地看了我好几秒钟,好几秒钟……然后开始他的愤慨陈辞。
首先,他严厉地驳斥了我之前讲述的那个电视节目和那个实验。一个孩子,他懂什么叫“未来”?一个孩子的头脑是简单的,简单的头脑才是正常孩子的头脑。让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现在吃糖还是等下吃糖而百般纠结,这些专家是不是人啊?这完全就是精神虐待!
然后,他讲了以下这些让我感动的话。
一个孩子,要学规矩,学做人,学礼仪,这是咱家一贯秉承的教育方针。(除了我们年轻一辈的父母,家里确实连老人也都不会为孩子不会说“请”和“谢谢”找借口。)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色彩,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选择未来的权利。
做父母的人,总是不知不觉给孩子一个自己设想的蓝图,然后按照脑中的设计来培养孩子。比如让他们学艺术、成为象棋大师、练马术学高雅等等,这都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真的会按照家长脑中设计的路线去成长吗?孩子是什么?他们是人生的惊喜!如果他们都一板一眼地按照你的想法去长大,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他们的长大,就是我们的惊喜,永远有自己的路线,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风格,这才是真正的孩子。
他们跳舞,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兴之所至;他们唱歌,没腔没调,任意为之。这是他们的乐趣所在,总有一天,他们会找到自己的调调。
继续。
一个孩子是单纯的,他们表达他们想的、要的,而不收藏情绪。他们想要吃糖的时候,如果手里有一颗糖而不让他们吃,他们会在“吃了妈妈会不高兴”和“真的很想吃糖”之间挣扎,对于小小的他们来说是多么残忍,一个小孩子有必要承受这种折磨吗?那些因为忍不住吃了那颗糖而下一秒看到其他孩子得到第二颗糖而自己没有得到的孩子,头脑里不会留下阴影吗?
孩子的幸福光阴就这么几年,为什么不让他们单纯快乐的长大,而硬要把大人的一些判断方法强加给他们?我们的家庭医生在一起看诊的时候聊起自己的儿子,说她的小儿子被老师断定“发育迟缓”,因为他不能成功的做一副拼图。我家Hadrien小盆友小时候也被保姆通过培训课上所教的判断方法断定“发育迟缓”,因为他有时候玩着玩着突然愣神。这不都是大人空想出来的所以然?我们能否钻到孩子脑中去搜索,也许他只是觉得这幅拼图真难看,或者他看到一只飞鸟所以看楞了?为什么要通过大人的生存方法去判断一个孩子?这公平吗?
我们想让三只学音乐,因为我们热爱音乐,但我们从未幻想过将他们培养成音乐家,连让音乐成为一种谋生技能这件事也没想过。学音乐,只希望他们快乐,希望他们从音乐中找到自我。他们学得好,当然好,学不好,也并没有什么。或者他们没天赋,但并不妨碍他们自娱自乐。很多人又会说了,学不好就换学别的,那叫不懂坚持。坚持是什么?坚持是努力去做了,这跟“成功”不是一个概念。(在此也回应之前的一个微博留言,一个对我叙述妞学舞蹈的文章中所谓“坚持”的反驳。)
听完果爸这一番说话,我很有感触。我们家对孩子的要求一向严格,很多人都说“军事化管理”,吃东西必须上桌,必须说礼貌用语,很多种“必须”。但此“必须”非彼“必须”,我们家的孩子没有必须会背诗歌,必须会数数认字,必须把太阳画成红的。规矩的培养是一辈子受益的事,技能的掌握却有一辈子时间去做。让孩子们做孩子,这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