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alicearthurhadrien宝宝混血中法 |
分类: BB日记 |
之前写的那篇关于宝宝辅食的文章,收到很多意见和建议,也被很多新浪育儿微博转载,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趁着有动力,打算总结一下宝宝成长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小道具,小物品。
再次重申的是,这些育儿文章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只是我在三个宝宝的成长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训,并不是权威专家的意见。各位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喜欢看就看两眼,不喜欢看就按“x”。
这篇文章,主要是总结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值得推荐的小婴儿出生后所需用品,对不同的物品在用途、性价比上进行一个比较。因为我也曾是个新手妈妈,在没有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我也走了一些弯路。有些物品在别人的建议下买过却根本用不上,有些物品用过发现特别好。
文章里提到的物品,都是我买过使用过的,所以并不能说很全面,毕竟妈妈的购买力有限嘛!不过就是因为亲身试用过,所以更有发言权。
另外一些普通的宝宝常用物品,就没有再浪费笔墨加以介绍了,妈妈们都懂的~
宝宝洗浴和如厕用品
宝宝更换垫
宝宝更换垫,就是给宝宝换尿片、换衣服用的软垫,是非常有用的东东哦!
* 更换垫一般是塑料质地,易于擦洗,如果不小心被便便弄脏了也不用担心。
* 更换垫的外沿两侧或三面凸起,还不太会翻身的小婴儿放在垫子上不会不小心滚落,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可以把更换垫放在比较高的桌子或者台子上,这样妈妈给宝宝换洗的时候就不用弯着腰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 更换垫里有一层海绵,很柔软,不用担心会弄疼宝宝。
这款就是一般的更换垫,两侧凸起,塑料质地。
这一款更换垫是自带一张可粘贴毛巾垫的,价格相对来说贵一些,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因为毛巾垫的更换频率比较高,自带的一张是根本不够换洗的。我用过的几张更换垫都是普通型,在垫上自己铺一个小浴巾,这样宝宝的皮肤就不会直接接触到塑料,夏天不热冬天不凉,如果小浴巾弄脏了也很容易换洗。
宝宝更换柜
更换柜是更换垫的升级产物,实际上就是一个储物架或者抽屉柜外加更换宝宝的平台。有条件的家庭选择这个也不错,可以放在浴室里或者是婴儿房。更换柜的好处,一是高度适合妈妈站着更换宝宝,不需要弯腰;二是更换台下面的储物架或者抽屉可以放尿片、宝宝清洁用品、换洗小衣物等等,随手拿着方便,更换宝宝的时候需要什么东西,一只手保护宝宝一只手就能拿到,不需要别人帮忙,也不需要冒险离开宝宝。
对于没有单独宝宝房或者是浴室空间比较小的家庭,IKEA有一款节省空间的宝宝更换台。固定在墙壁上,金属边框,可折叠,带塑料储物兜,塑料更换垫。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一折叠。不过因为我没有试用过,称重量和安全系数有待考证。
要提到一款综合了更换台和宝宝浴缸的东东,我家就有一个,Alice出生前买的,一直后悔到现在。
一个带支撑架的浴缸,上面有一个能掀起盖上的更换台,看起来很实用。可实际上,在给宝宝洗澡之前需要把上层更换台掀起来调水,然后重新盖上放宝宝在更换台上脱衣服,再重新掀起更换台用浴缸给宝宝洗澡,洗完后再把更换台盖上给宝宝擦干穿衣服。听起来就已经够繁琐,用起来更是不可能办到,因为需要一只手抱着宝宝一只手调整更换台,一个人是无法实现的。所以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
如厕用品
训练宝宝如厕,儿童马桶垫是必须的。
在这里我没有介绍宝宝便盆,因为我家宝宝从来没用过便盆。跟国内不同的是,法国的宝宝比较晚摆脱尿布,最早一般也在一岁半以后,等宝宝能够有意识地表达想要大小便的需求。一岁半的宝宝已经可以使用儿童马桶垫了。
相对于便盆,马桶垫的好处就是更卫生少麻烦,不需要妈妈来冲洗便盆,直接在马桶里解决,一冲水就可以了。另外用法也很简单,只要把儿童马桶垫直接放在成人马桶垫上就好。不过用马桶训练宝宝如厕的话,就要妈妈在身边陪伴,防止小宝宝从马桶上摔下来。
图片里这款马桶垫是Alice从小使用的一款,造型可爱颜色鲜艳,首先引起宝宝学习如厕的兴趣;另外这款马桶垫底部是橡胶的,增加摩擦力,防止宝宝扭动时马桶垫移动位置。
训练如厕的另外一个法宝,就是宝宝脚凳。等宝宝稍微长大一些,可以自己如厕了,宝宝脚凳就要出场了。普通马桶比较高,宝宝没办法自己爬上去,就需要借助于宝宝脚凳。宝宝脚凳跟一般小椅子的区别是,宝宝脚凳是平底的,底盘比较宽,更稳当,即使宝宝踩歪了也绝不会翻倒。
当然如果在宝宝专卖店买这种专用脚凳肯定是价格比较高的,如果能寻到普通的平底垫凳,我觉得也会一样好用。
这一款是综合了登高用脚凳和儿童马桶垫的综合产品,不过我没有试用过。感觉上不太实用,宝宝面朝小梯登上后还要转身才能坐上马桶;而背朝小梯登高的话又有一定危险性。
这款是绝对实用的宝宝洗浴凳,是妈妈的法宝哦!塑料质地带防滑垫;坡度缓和且没有凹陷带,即使是非常小的宝宝也不会伤到脊椎;下部有个小挡板,宝宝不会滑下来;侧面的扶手可以防止小宝宝侧翻,大些的宝宝则可以借力起身;底部有塑胶洗盘,吸在地上或者浴缸底,防止椅子移动。
Alice和Hadrien大概从2个月就开始试用这个洗浴凳,一直洗到可以独立站立为止。因为宝宝不能站立,坐在水中很难清洗身体下部,用洗浴凳就比较容易清洗屁屁。
需要提醒的是,刚出生的宝宝由于体小身轻,在水中容易浮起来,洗浴凳下部的挡板不能真正挡住宝宝下滑,一定要用一只手稳住宝宝,否则会发生危险,切记!
这是一款大些的宝宝可以使用的洗浴椅,像个小椅子,有靠背和保护圈扶手,前部有玩具,椅子底部有吸盘。但本人并不喜欢这款产品。
家里买过一个这种洗浴椅,因为不好用,很快就被放弃了。首先是椅子的角度太直,而且后背是塑料质地非常硬,宝宝坐着不舒服,经常是后背都被咯红了;其次屁屁完全被挡住,只能用来在水中娱乐,想要趁机给宝宝清洗是不太可能的;第三是宝宝活动空间小,无法转动身体,很快就会觉得无聊;最后,还是由于角度直和空间小的问题,想要自己把宝宝放进座椅或者是从座椅里拎出来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腿会卡在扶手处,一拎就把宝宝和椅子一起拎起来了。
防滑垫。塑胶质地,底部有很多小吸盘,无论是放在浴缸底部或者是浴室地板上都很好用。
水温计。妈妈们都知道,给宝宝洗澡的水温要控制在37度,所以水温计是很必要的。注意是水温计哦,普通温度计是不行滴~
宝宝头刷。头刷在我以前的文章里就推荐过的,左边那个圆圆的,非常好用的东东。头刷的刷毛是非常柔软的,从宝宝出生开始,每次给宝宝洗完头之后都应该使用。初生婴儿头皮上会有胎垢,用头刷可以非常有效地清理胎垢;刷毛起到按摩头皮的作用,婴儿的头皮非常娇嫩,用头刷刷头皮,即使稍稍用力一些也不会伤害到宝宝,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舒服;而且本人感觉,经常用头刷刷刷头皮也可以刺激头皮毛囊,让宝宝的毛发长得更好。
吸鼻器。当宝宝感冒流涕的时候妈妈最苦恼,因为小宝宝不懂得“擤鼻涕”。清理鼻腔的最佳用具就是吸鼻器。手动吸鼻器一段是软塑胶头,内部有一小块海绵垫,然后是软吸管,另一端是塑胶吸口。也就是说,手动吸鼻器是用嘴巴吸的,一端插入宝宝鼻孔,妈妈通过另一端把鼻涕吸出来。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有内部的海绵垫阻挡,鼻涕是不会被妈妈不小心吸进嘴巴里的。放进鼻孔的胶头是可以更换的,每使用过一次就需要更换。
电动吸鼻器没那么复杂,只要把一端插进宝宝鼻孔,打开开关就可以了,有些吸鼻器还分档。不过电动吸鼻器价格上当然会比手动的贵很多。
宝宝就餐用品
宝宝餐椅
宝宝餐椅是我极力推荐的东西,无论对于宝宝或者对于妈妈都是必需品。首先,餐椅能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也就是“吃饭应该正正经经地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在餐桌上吃,而不是到处溜达着吃”;其次,餐椅也是小宝宝很好的娱乐场所,因为有安全带,妈妈可以放心把宝宝放在餐椅里,系上安全带,桌板上放几样玩具,宝宝能自己玩好久,妈妈即使在做饭做家务也不需要担心;再次,宝宝在固定位置吃饭,就不会造成太大范围的“污染”,特别是自己学吃饭的时候,即使吃得不好,最多是把餐椅和餐椅下的地面弄脏,不至于让妈妈清理太久。
我家的餐椅是塑料的,图片上这种。非常实用。很多婴儿用品品牌都有类似的餐椅,功能大同小异。
此款餐椅好处多多。能折叠,不需要的时候收起来不占地方;塑料质地擦洗方便,无论是坐垫还是桌板;坐垫是柔软的,非常舒适;座椅靠背可以调整角度,宝宝从5个月左右就可以用;座椅高度可以调整,首先是方便妈妈喂食,可以根据妈妈需要的高度调整,其次是家里有稍微大些的孩子的时候,把座椅升高防止其他大孩子触碰
小宝宝;桌板有两层,上面的一层脏了可以拆下来洗;有安全带,可以固定宝宝放心离开。
我家的餐椅陪伴Alice长大,现在又由弟弟使用,很快就要传给小小弟yoyo了。
木质餐椅,Alice10个月大回国的时候使用过,所以特意进行一个比较。本人是不推荐木质餐椅的,原因如下:
木质餐椅一般不能调整椅背角度,小宝宝不适用,要宝宝能长时间坐稳之后才能使用;椅子高度也不能调整,有些品牌的木质餐椅虽然可以调整高度,但需要拆卸重装,比较繁琐;因为是木头材质,所以比较坚硬不舒适,有些木质餐椅配有坐垫,但是布料,脏了很难清洗。
这是Alice现在在使用的大宝宝餐椅。宝宝长大了,不再需要或者不愿意被局限在小小婴儿餐椅中,可以上大餐桌加入到爸爸妈妈之中,而坐在普通椅子上吃饭,首先是高度太低,宝宝够不着餐桌,其次是普通椅子不能固定宝宝,容易让小家伙“脱逃”或者不小心摔下来。
把大宝宝餐椅放在普通椅子上,固定带分别与普通椅子的椅面和椅背固定住,不会移动;餐椅上配有安全带,可以固定宝宝防止摔倒;餐椅配有可拆卸小桌板,平时在家可以拆掉让宝宝在餐桌上吃饭,外出没有餐桌的情况下可以把桌板组装上;餐椅可以折叠,携带方便;同样是塑料材质,便于清洁。
大宝宝餐椅也有很多款式,这一款是最简单便宜的。
选择奶瓶,我一般考虑两点。第一是容量,第二是材质。
Alice刚出生的时候我买过几个小容量的奶瓶,小小的很可爱。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这小奶瓶太不实用,随着宝宝食量的增加,小奶瓶很快就被淘汰不够用了。有人说奶瓶小宝宝容易握着自己吃奶,但等到宝宝有能力自己拿着奶瓶吃奶的时候,小奶瓶的容量已经远远不足够宝宝的食量。到这个时候又要重新购买大容量的奶瓶,等于花了双份的钱。
材质方面,我没选择过玻璃奶瓶,因为玻璃奶瓶太重,而且摔到地上声响太大,宝宝在学习自己握奶瓶之后会经常不小心把奶瓶掉到地上,这噪音不可忽视。所以我选择可加热的塑胶奶瓶,不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伤害。
奶瓶消毒器是很多新妈妈钟情的物品,但我家的三个宝宝从来没有使用过。新生儿0-3个月间使用的奶瓶需要消毒,过了三个月后就不再需要特意消毒了,只需要好好清洗。而我一直觉得孩子不能成长于完全无菌的环境之下,太干净太小心只会让孩子的抵抗力下降。所以这昂贵的消毒器只使用三个月,性价比太低。宝宝3个月之前,每次清洗过奶瓶之后我就用滚水消毒奶瓶奶嘴。
不过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一个消毒器当然会更放心更舒心也更简单方便。这就是个人的决定了。
热奶器对于小婴儿来说是件比较重要的东西,当然母乳喂养的宝宝除外。
即使选择了可高温加热的安全奶瓶,也并不是说不需要热奶器。因为微波炉加热液体会造成受热不均,有可能个别水分子温度过高,使用微波炉为小婴儿加热奶瓶,有烫伤婴儿舌头和嘴巴的可能。所以对于比较小的宝宝(我认为1岁以前)还是应该用热奶器或者高温隔水加热的方法来加热奶瓶。
其实热奶器和高温隔水加热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在奶瓶周围加水,水升温加热奶瓶。用热奶器加热需要的时间比用微波炉加热的时间长,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但更安全。
辅食制作机,在以前的博文饮食宝宝--话说辅食中特别介绍过,这里就不再多说了。辅食机使用方法简便,集蒸锅、打碎于一体,很适合想要为宝宝自制辅食的妈妈们使用。不过如果在国内找不到这种辅食制作机的话,就用普通的方法蒸煮、滤汤、打碎也是一样的,不用苛求。
用餐围嘴和罩衣
用餐围嘴和罩衣对于我这个洁癖却又懒惰的妈妈来说实在太重要了,而且别看围嘴东西小,挑选的学问却很大。通过我们家三个好动又爱流口水的小家伙们的试用,我也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听我慢慢道来。
婴儿围嘴
围嘴也是分尺寸的,不是靠围嘴布料面积的大小来判断,而是靠围嘴颈围的尺寸来判断。给小婴儿用的围嘴,如果颈围太大,不能贴服在颈部,那给宝宝喂奶时奶液顺着嘴角流下来,就直接流进脖子里了。
小婴儿头颈软,移动不方便,最好不要选择系带的围嘴,妈妈一个人的时候,一手抱着宝宝一手伸到宝宝颈后单手给围嘴系带子,实在不是什么有趣的事。而粘扣的围嘴,很容易刮伤宝宝皮肤,也不太合适。最好是选用按扣围嘴,而且按扣在脖颈侧面,这样既容易系上解开,也不会伤害到宝宝。
普通围嘴
普通围嘴就容易挑选了,套头的、粘扣的、系带的,对于大宝宝来说都没有问题。不管是用来挡口水还是进餐时使用,它们都能胜任。唯一要注意的是,很多妈妈都喜欢买漂亮可爱带各种图案绣花的围嘴,我也不例外,但买回来使用时候就会发现,这样昂贵漂亮的围嘴其实并不实用。首先是这种围嘴比较厚,天气热的时候宝宝不能长时间戴着;其次是绣花和图案的位置厚和硬,很难用来清理宝宝的嘴巴或者擦干口水。
为已经开始学习自己进餐的宝宝设计的塑胶围兜,以前在超市看到的时候觉得很古怪可笑,像是个饭兜,还跟老公开玩笑说,这围嘴是不是为了节约粮食啊?掉进饭兜的饭菜汤水还能捞起来继续吃?
等Alice长大开始自己吃饭的时候,我才发现了这个东东的好处。它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饭菜汤水掉到衣服裤子上和地上,而且塑料质地非常易于清理。
罩衣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没有“饭兜”那么有效。如果宝宝吃得实在狼狈,而又有非常大的意愿自己动手,那建议是罩衣饭兜一起上,这样妈妈的后续清理工作就轻松很多。
罩衣的选择也有一些小技巧想和大家分享。首先是建议不要买那种全塑料的罩衣,如果罩衣外层也是塑料质地,汤汤水水不停留,直接顺着罩衣流下去,直流到裤子上……衣服保住了,裤子还是得换,所以要选择外层是棉布质地的罩衣,这样可以吸收汤水,而罩衣只是吃饭时穿,如果不是弄得非常脏,几天洗一次就可以了;第二,罩衣里层当然要是防水质地,不过最好不要选择那种非常厚的塑料防水层,夏天宝宝戴着会很痛苦,如果能找到那种内层是防雨绸的就最好了,轻薄又隔水。
前年回国的时候在小批发市场买到的两件罩衣,5元一件,虽然便宜,却非常好用,质地轻薄又防水,而且袖口是松紧收口不容易弄脏衣服袖子。所以说,便宜的东东不一定不好哦!
宝宝玩具
宝宝玩具的选择,妈妈各有所好,更何况现在市面上玩具那么多,根本数不清楚。所以我想说的,只是我发现的一些好用的婴儿必备小产品。
玩具毯
玩具毯是一款宝宝出生开始就能使用的玩具,可以一直用到6个月左右,宝宝再大些之后,就没什么兴趣在玩具毯上玩了。玩具毯是个比较实用的东西,但并不是非买不可,我觉得借助宝宝床自制也不是不可以。
这款是Alice小时候就有的玩具毯,上面的玩具已经渐渐被拆分得到处都是了。因为玩具毯上的玩具一般都是可以拆卸的,也留有穿孔可以悬挂另外的玩具。而玩具毯内层根据毯子上的图案放置了一些可以发出声响的小玩意,但是柔软的,不会咯伤宝宝。
小宝宝在学会爬之前,玩具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欢乐,先是用眼睛观察,逐渐可以用手触摸。等到会爬了,玩具毯就被他们抛弃在身后了。
躺椅
宝宝躺椅个人认为是必备物品哦!从宝宝2、3个月开始一直用到1岁以上。
这是普通的宝宝躺椅,椅背的角度是可以调整的,一般有三档甚至四档;小婴儿时期,躺椅上的垫子可以起到保护头颈、腰部的作用,等宝宝大一些就可以撤掉;安全带可以保证宝宝不会受伤;躺椅一般都有佩戴的悬挂玩具供宝宝玩耍。躺椅轻便可以折叠,Alice小时候,我经常是走到哪用躺椅把她带到哪。比如我在厨房做饭,她就躺在放在厨房地上的躺椅里看着我;我在做家务,她就坐在客厅的躺椅里看电视。只要系好安全带,就不用担心宝宝会受伤或者摔下来。直到现在Alice有时候还是会把已经传给了小小弟yoyo的躺椅搬到电视前,爬进躺椅里看电视。
这一款也是宝宝躺椅,去年才出的新款式,造型很特别。这款躺椅虽然我没试用过,但在婴儿专卖店里仔细观察过。此款躺椅比较适合小婴儿,因为躺椅里的柔软填充物贴合宝宝身体,但却又能很好的保护宝宝脊椎。不过由于角度不能调整,宝宝稍大以后就不会满足于在这款躺椅里呆呆躺着望天了。
我家的这款电动摇篮,也是Alice小时候就有了,利用率非常低。本来很早前就想卖掉了,但因为Alice长大以后反而喜欢坐在里面发呆,所以还是没舍得卖。
不实用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在宝宝非常小的时候,由于大脑结构原因,是不适于不断摇晃的;5、6个月以后,不断摇晃宝宝会让宝宝养成坏习惯,只有在不断摇晃中才能安静下来;再等等,等到宝宝1岁了,电动摇篮却再也承受不了宝宝的重量了。虽然电动摇篮的承重一般在13-15公斤之间,1岁大的宝宝体重一般还达不到这个标准,不会造成危险,但摇篮的摇摆装置却没有那么大的功率,宝宝坐上去以后打开开关摇篮也摇不动,失去了自动摇摆功能,只是个摆设而已。
宝宝“公园”
这款玩具在法国就叫做Parc“公园”,是宝宝的游乐场,既可以给宝宝一个玩耍空间,也能保证宝宝的安全。普通的Parc有这以下两款,各有利弊。
防水布材质的Parc,底部也是硬板的,四周是透视网,边缘有小扶手,可以用来挂玩具,在宝宝学习站立或行走的时候也可以用来稳定身体。可折叠。好处是宝宝即使跌倒了也不会受伤,因为除了支架之外四周都是软的。坏处是宝宝会淘气地用手指掏透视网,透视网一旦被攻破一个小洞,就会很快大范围损坏,Parc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
木材质的Parc是由四周的木栏杆组成,底部带一张小毯,是和木栏杆分开的。木栏杆可折叠。这款Parc的好处是宝宝在学习站立和走路时更容易抓握用以稳定身体,而且木栏杆不容易损坏。坏处是宝宝在坐着或者站着时如果跌倒,虽不至于受伤,但撞在木栏杆上也还是挺疼的。
其实Parc也是可以由婴儿床来充当的,特别是那种帆布折叠式旅行婴儿床,几乎跟Parc的构造一样,只不过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而已。为了经济实惠,完全可以买一张帆布折叠婴儿床,白天宝宝可以在里面玩耍,晚上则在里面睡觉,一举两得。
学步车
学步车对宝宝的发育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说说我的经验吧。
我家大宝Alice9个月开始摇摇晃晃站起来,那个时候她还不会爬。当时因为忙着搬家,没有条件让她在脏兮兮和满是行李的地板上练习爬行,只能把她丢在学步车里,这样既安全又可以让她自娱自乐。
二宝Hadrien从未使用过学步车,一切顺其自然,按部就班地学爬,爬功高深到凡人小跑才能追得上的境界之后,有一天突然迈出了第一步,那是在他14个月的时候。现在16个月大的Hadrien已经走得很稳了。
在学步车上成长起来的Alice和从未接触过学步车的Hadrien,现在一样好动,而且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一样好。所以我认为,让宝宝按照自然规律成长当然更好,但在一定条件下如果需要学步车的帮助,也并不需要担心对宝宝的身体发育会有太大影响。一切都取决于妈妈的决定。
唯一需要提醒的是,宝宝一旦接触了学步车,发现自己可以更接近这个新奇的世界,他们就再也不愿意退回到爬行阶段了。所以想要让宝宝学爬的妈妈,最好还是先不要让宝宝接触学步车哦!
小玩意虽小,作用却很强大,想让宝宝锻炼自己睡觉,那这是个非常好的辅助用品。其实这款玩具的学名叫什么我一直搞不清楚,我就一直叫它“睡觉器”,因为它是陪伴Alice和弟弟从小睡倒大的东西,除了睡觉之外,白天几乎用不着。
睡觉器一般是固定在床头或者床侧(只有木栏杆婴儿床才能安装,帆布床是安装不上的),玩具伸到床的上方,下面垂钓一些小玩具。有些睡觉器可以响音乐、旋转或有投影到墙上的灯光,最简易的则只是吊线玩偶。图片上的是我家使用的那一款,相比之下我认为是最好的。
首先是玩具可以旋转,探头底部和上部都有选择性的灯光射出。底部的灯光使房间在黑暗的情况下宝宝也能看到小玩具的旋转,要不关了灯,玩具转来转去有什么用呢?上面的灯光则是有图案投影到天花板上,转呀转的,宝宝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另外还有柔和的催眠曲,大概响15分钟左右,稳定舒缓宝宝的情绪,让宝宝进入睡眠状态。还有一点,就是这款玩具带有一个单独的遥控器,可以远距离开启关闭玩具和调控音乐灯光。
Alice和弟弟小时候都非常依赖这个玩具,夜里如果做恶梦惊醒,只要把这玩具打开,随着音乐声和灯光,他们就会再安静睡去。
安抚奶嘴
考虑了半天应该把“安抚奶嘴”归类到哪里。虽然是个小物品,我却想重点说说。
前几天有妈妈问我应该不应该给宝宝吃安抚奶嘴,什么时候开始吃,怎么让宝宝习惯用安抚奶嘴。
首先,吸吮安抚奶嘴和吸吮手指是很多宝宝都有的习惯,各有利弊。安抚奶嘴的好处是比较卫生,不容易使牙龈变型,帮助宝宝稳定情绪;坏处是很难戒掉,很多宝宝到3岁以上还无法停止吸吮安抚奶嘴。吸吮手指好处是比较容易戒掉,宝宝慢慢长大,当他们双手忙着玩的时候就会暂时忘记吸手指,久而久之就自然戒掉了;坏处当然就是不那么卫生,且容易导致牙齿变型。
其次,人工喂养(奶粉)的宝宝因为从出生开始使用奶瓶,奶瓶奶嘴和安抚奶嘴在形态上相似,口感一样,所以想让宝宝习惯安抚奶嘴的妈妈可以从宝宝出生开始就锻炼宝宝使用安抚奶嘴。而母乳的宝宝则不同,因为妈妈的乳头在形态和口感上都同安抚奶嘴有一定差异,如果宝宝从一出生就接触安抚奶嘴,在开始吸吮乳头时会出现障碍,因此母乳宝宝应该在出生两星期左右再开始吸吮安抚奶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掌握了吸吮妈妈乳头的方法。
最后,小婴儿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安抚奶嘴的,妈妈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帮助宝宝。一开始宝宝可能不懂得吸吮和衔住奶嘴,换气或是打哈欠时奶嘴就会非常经常地掉出来,妈妈可能要不断帮宝宝把奶嘴放回到嘴里。有个小技巧,宝宝在哭泣时嘴巴张得很大,这个时候如果把安抚奶嘴直接塞进口腔,宝宝完全无法感觉并且不懂得开始吸吮,可以用奶嘴部位触碰宝宝上颚、下唇或者轻压舌头,宝宝感觉到后就会顺势闭合嘴巴开始吸吮。
另外要说的是,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喜欢上安抚奶嘴,很多宝宝是完全不接受安抚奶嘴的。比如我家Alice,从小试着给她安抚奶嘴,她每次都会用舌头顶出来,最后选择了吸吮手指。所以不需要强求宝宝,他们虽然还小,却已经有了自己的喜好。
安抚奶嘴链
奶嘴链没什么需要特别交代的,不过是个非常有用的东西。即使是2岁3岁的宝宝,也经常会不小心把奶嘴掉到地上,再放进嘴里就太不卫生,可有些时候却又没有条件清洗。配一个简单的奶嘴链,一头固定在衣服上,就算奶嘴从嘴里滑落,也不会掉到地上弄脏了。
万用玩具棒
这是我自己给这款玩具取的名字,学名叫什么不清楚。说是万用,当然不是真的有一万个用法,只是说这款玩具很万能。玩具的特别处是两段有两个夹子,可以夹在很多地方。比如安全车椅两侧、婴儿推车两侧、餐椅两侧等等,这样在妈妈驾车时、推婴儿推车出门散步时、妈妈做饭宝宝自己在餐椅里玩耍时,都有这款玩具的陪伴,因为可以固定,则容易保持位置。如果可以找到这款玩具,值得购买,而且价格应该不太贵。
最后,小婴儿的必备多用玩具咬咬磨牙装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物品,具体的用途妈妈们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哦。给宝宝挑选一款可爱造型的磨牙器,宝宝会很开心!
宝宝安全用品
宝宝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可和国内的妈妈们交流中发现,真正重视宝宝家居安全的家庭真的不太多。大多数家庭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宝宝的,人工看护难免有疏忽的时候,只有正确地使用安全道具,才能真正排除安全隐患。
婴儿保护垫
婴儿保护垫,是为了确保身体运动能力逐渐加强的小婴儿的身体安全。保护垫两侧或三侧凸起,固定宝宝,无法翻身,防止宝宝因为翻身而跌下床。
对于需要暂时离开的妈妈,用上保护垫会更放心。但保护垫的利用率会非常低,因为一般情况下宝宝更需要的是足够的空间用以练习翻身和移动。所以我觉得婴儿保护垫并不是一个必需品,比较浪费资源。
宝宝监听器
监听器分为两种--一种只能单方面接收到声音;另一种是可以接收并发送声音,也就是对讲。
不管是哪种监听器,都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放在宝宝房间,另一个由爸爸妈妈掌握着。宝宝在房间睡觉或者玩耍时,妈妈可以通过监听器得知宝宝的情况,并且通过监听器与宝宝对话。监听器主要适用于宝宝卧室距离爸爸妈妈活动场所比较远的房子,或者是在妈妈无法脱身去陪伴宝宝的情况下。
所以对于一般公寓家庭来说,并不是十分实用的物品。
安全门
从前住独立房子的时候,安全门是安装在二楼楼梯口的,防止当时还小的Alice跌下楼梯。后来搬家,安全门安装在宝宝房门口,白天让姐弟俩在房间里玩的时候就把安全门关上,我可以放心在厨房做饭或者在书房学习。现在新家,安全门安装在玩具房门口,当我需要做一些重要工作的时候,就把他们“圈养”在玩具房里。
也见过一些家庭,在电视柜或者易损坏、危险设备周围装上安全门,防止宝宝接近。不过大多数都是安装在宝宝房或是厨房门口。安全门在法国有孩子的家庭几乎是必备物品。
婴儿安全小装置很多,固定房门、锁抽屉柜子、遮盖桌角等等。我觉得最重要的必须要有的就是关闭电源插座用的小装置,这可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其次就是固定窗户的支架,使窗户既能打开一小部分用以通风,又能固定住让宝宝钻不出去。
宝宝寝具
网上很多有关宝宝睡眠问题的讨论,很多妈妈都说宝宝一定要睡在爸爸妈妈中间,这个观点我非常不赞同。在曾经的一篇博文睡眠宝宝中,我阐述过自己的观点,也总结了一些训练宝宝独立睡觉的办法。
即使家里没有条件给宝宝单独设立一间卧室,至少也应该让宝宝睡在独立的小床上。而这就需要宝宝寝具了。
婴儿床、婴儿床垫这些就不用多说了,妈妈们都很了解。只要挑选安全坚固又实用的就好。
床帏除了防止宝宝在熟睡时撞到床围碰伤之外,还能给予宝宝一定的安全感,让宝宝有被包围的感觉。不过这不是什么必备物品,对于我来说,买几个床帏,只不过觉得实在可爱。
睡袋则是宝宝独立睡眠的必需品了。小婴儿因为身体活动能力有限,如果盖被子的话,不小心蒙到脸上很容易发生窒息;而稍微大一些的宝宝又会在夜间有蹬被子的情况发生,容易着凉。穿睡袋就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睡袋也分薄厚大小,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隔水床笠也是个法宝。Alice正处于戒尿布时期,白天玩得太累,或者水喝得太多,随时可能尿床,这宝宝床垫可是禁不起每天一次的“洪水”哦。
床笠跟床单的不同之处是,床笠四角装有松紧带,直接包住床垫,对于好动的宝宝来说,床笠比床单更容易保持整齐,不会随着宝宝的动作而移动位置。隔水床笠表层是棉布,里层是隔水薄塑胶,即使宝宝尿床,尿液也不会渗透下去弄脏床垫。
卧室灯光
我的经验是,宝宝的房间应该安装一盏可调节光线的顶灯或壁灯,且电灯开关置于房门附近。
夜里去观察熟睡的宝宝时,只需要拧开一点点暗光,既能看到宝宝的情况,也不会把宝宝从睡梦中惊醒;宝宝醒来妈妈进入房间时,灯光由暗到亮慢慢调整,才不会伤害到宝宝的眼睛;电灯开关在门口,方便妈妈开灯关灯,如果设置为床头灯,那妈妈只能摸黑进入了,有可能会撞到东西伤害自己或者吵醒宝宝。
插一句题外话,宝宝在睡觉时是不需要灯光的。不要认为宝宝在黑暗中会害怕。夜晚的黑暗环境才能保证宝宝的睡眠质量,让宝宝分辨黑夜与白昼的区别防止昼夜颠倒,并且使宝宝更加坚强和勇敢。
旅行帆布床
其实旅行帆布床,应该在“宝宝旅行”这一项来介绍的,我却放在了这里。因为其实从经济实用角度来说,直接给宝宝买个旅行帆布床放在房间里作为常用床,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旅行帆布床的尺寸与普通婴儿床的尺寸相同,配一个普通婴儿床垫,睡起来效果和普通婴儿床一样好。而旅行帆布床的优势是可以简易折叠,出远门也便于携带。另外之前提到过,旅行帆布床平时也可以作为宝宝的娱乐场地,非常安全。可谓是一举三得。
唯一需要提醒的是,旅行帆布床本身配备的床垫是一个非常薄的三折垫,宝宝如果长期睡在这种垫子上对脊椎发育会有影响,所以如果想要长期使用,一定要配备一个普通婴儿床垫。
文章写得太长,估计大家都会看得眼花缭乱,而我也写得头晕脑胀。所以分成两个部分。
下个部分我将继续介绍宝宝出行用品和宝宝旅行用品。其中将重点介绍儿童安全车座椅。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有动力继续唠叨自己的育儿经!
另,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罗列所介绍的宝宝用品的品牌,在此我要解释一下。
首先,市面上宝宝产品品牌极多,很多不同品牌的产品其实功能相同,但价格差异却非常大,妈妈们要根据经济承受能力来挑选。
其次,文章里所贴图片只是我在众多产品图片中随便挑选的,颜色、款式还有很多,妈妈们要根据个人喜好来挑选。
最后,不同品牌也许质量方面会有差异,我没有全部试用过,不敢随便推荐品牌,还是由妈妈们自己来衡量吧。
话说国内的很多购物网站上有很多同类宝宝产品,虽然品牌不同,但性能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