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西藏黑白大大片&暗房求学记

标签:
摄影黑白传统暗房手工放大西藏小u |
分类: 一花一世界·拉萨生活 |

传统暗房的魅力在于它的无可复制,你永远不可能放出两张一模一样的照片,更多的吸引在于其中的过程与态度。
一台古老的珠江1型放大机;罗敦司德APO50mm,80mm和150mm镜头当然都是五棵松的二手货

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张(拍摄于大昭寺门口)

甘南·拉卜楞

玉树·草原牧民

纳木措那年的经幡

大昭寺的雪
多年前的一篇专栏:《暗房求学记》
冬天,办公室的暖气断了,空调里吹出的暖风微弱,像无足轻重的某一顿晚餐,当然,没有也是不行的。在这个时候我想我必须在电脑里敲出些字,以润滑生涩的日子。记忆衰退,想像茁壮,生命就是用来如此浪费的。
为了不浪费生命我想写点初学暗房时的经历。血泪史。
在拉萨听说有个人有个暗房。暗房,记忆里是儿时看爸爸在黑屋子红灯泡还有各种绝对不准我碰的水水里把我的样子印在纸上。在拉萨冲出几个卷后我很想放一些。他说:暗房在那里,去放吧,然后扔给我两包相纸,并强调这是他们的镇宅之宝(当时想,此人大方呀)。对暗房的茫然已经因得到这两包相纸而荡然无存。然后他向我介绍了暗房的设备:这是放大机:开关、时间设定;这是显影:有毒;停显:定影:没毒、可以喝;这是裁纸刀。我抱着我的两包宝贝儿一样的相纸站在暗房里,想:我的天……然后他仍给我一本估计是被狗抓烂了的《实用暗房技术》,捧着这本烂书我一夜无眠。第二天我请他做示范,他勉强放了一张。然后我说我试试,请他在旁指点一下,他说他新买的碟还没有看呢,说你自己弄吧,只要不喝下那盆显影液。我的天。当时想自己弄就自己弄,我有两包纸,怕什么。估计那晚花了一个小时裁纸,要计算怎么省纸,还把几张裁歪了。第一张出来的时候,我晃动着显影盆,有影儿,高兴啊,嘿嘿,有影儿的。密度太低,再放一张。密度够了,人脸黑了,把脸挡住就不黑了……心里想打什么试条,我有两包纸,怕什么。不记得放了多少张,筋疲力尽的时候看表是5点。
第二天,给另一个朋友看我的“作品”,朋友问他:你给表妹用的什么纸呀,他说俄罗斯呀,就是咱那个镇宅之宝!朋友说:噢,怪不得。我心里有点打鼓。看看他们的照片黑是黑,白是白,灰是灰,我的照片怎么那么灰呀,在水里看的时候还觉得有点水灵儿,干了后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技术有问题!我请教他,他说再多放,挺好的。挺好的,那我再看看书。没过多久我用完了那两包纸。用完了两包纸我的照片还是那么灰。当时我几乎肯定自己不是这块料,算了吧,两包纸都用完了可不就是没长进吗。
终于我景仰的大师回来了,我把照片给他看,大师看后说都扔了吧,重放,不能对自己没有要求。我的天,我的多少个不眠之夜呀!
这时他说:大师说你重新放,不是说让你回去重新拍就不错啦,来我帮你放一张。估计那天他心情不错,或者闲极无聊,或者良心发现。他从一个白色盒子里拿出的相纸,我看见盒子上写着:ILFORD,从包装上看我就敢肯定比我一直用的那个俄罗斯纸值钱!我眼都没眨一下看他放出那张片子,于是肯定这不属于技术问题,片子那叫一个精神!于是我郑重地请他向我介绍一下这两种纸的特性……总之所谓镇宅之宝就是他们买错了的、他们都从来不用的、压箱底的、几乎差点儿扔掉的,估计在40度高温下存放至少2年以上的……我的天……
如今我还是感谢那两包纸的,但是,NND我发誓此生再不用这种纸:俄罗斯丽珠绒面纸――差点毁了我成为“暗房大师”的梦想。当然扔掉了一些照片连同底片之后终于知道自己拿着相机要拍什么,当然那些丽珠绒放出来的照片我肯定还是保留了几张的以作为罪证,嘿嘿……几年过去了,现在很多人都放弃了传统暗房,而我依然喜欢黑屋子、红灯泡、各种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