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贾宝玉薛宝钗贾赦石呆子 |
分类: 随笔、感情 |
走出考场,大家议论纷纷,多是牢骚和埋怨。
“石呆子是谁呀?看来又要补考了。”
“谁出的考题,发癫了,选了这么偏一个人物?”
试卷里,有一道20分的论述题是“分析石呆子的人物性格”。
紫衣倒是没被难住,石呆子这个人在《红楼梦》中虽然只出场了一次,还是侧面描写,但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一个关于扇子的故事。
提到《红楼梦》里的扇子,大家想到的一定是晴雯撕扇的香艳故事,贾宝玉这位“富二代”公子哥为博美人一笑不惜暴殄天物,这也没啥可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人家自己的东西,爱咋地咋地,你顶多骂一句“败家子”。
细心一些的美眉还会想到了“宝钗扑蝶”,扇子可是这幕浪漫场景里不可或缺的道具。
可是与石呆子有关的扇子故事可没这么香艳,更不唯美浪漫,只是让人唏嘘不已,感触良多。
紫衣不是说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可以留意到别人没注意的东西。这是人的天性,得到一样东西越艰难,会越珍惜。
紫衣五岁就上小学了,从此就少了很多小孩子应有的快乐,望女成凤的父母把一切课本以外的书籍称为“闲书”,课堂以外的爱好叫做“不务正业”,紫衣仅仅是因为偷偷习画和练练毛笔字就挨了不少教训。
初中时一次历史课学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老师问谁看过《红楼梦》,班上一大半同学的举手让我羞愧难当,回家问母亲,她甚是不屑,“你一个小孩子看什么《红楼梦》?”老爸更加精辟,“《红楼梦》嘛,就是在红楼里面做了一场梦。”
一个周末,我在书摊上逛,豁然看到《红楼梦》,是那种简装版,我拿起了一看定价,5元,又是一阵狂喜,离我的能力不是太远。
那时晚饭在学校吃,接下来,我的伙食就降到解放前的水平了,两周后我存够了钱。
我永远不会忘记将《红楼梦》抱在怀中,奔跑着回家的兴奋心情,不时的在巷子里停下了,手伸进书包里摸摸它光滑的封面。
正因为得之不易,我一遍遍细读,揣摩。不久,封面就有些破损了,我小心翼翼的扯下它,仔细贴在一张美丽的硬纸板上,然后又贴回到书上。
现在,我就有好几个版本的《红楼梦》。可是,我看到遍数最多的,还是自己制造的这个“准精装”版。
我是在一个暑假的上午看到了石呆子。
那时,我们一家人有个不小的院子,院里有两棵大树,一棵是苦楝,春华秋实的展示着她的美丽,一棵是香椿,朴实无华的贡献给我们美味的食物。
父母上班去了,我三下五除二做完了他们布置给我的家务。照例搬了一张小桌子坐在树下,前面是父亲种的一小片竹子,左边是葡萄架,右边丝瓜藤。
一阵小风吹来,无比惬意,这真是我最幸福的时光了。
看到《红楼梦》四十八回,平儿说出了一段“抢扇子”的事件,贾赦,就是那个好色要娶鸳鸯偷鸡不成蚀把米,搞得一脸灰的老混账,看中了几把旧扇子,叫人各处搜来。搜寻的结果是发现有个混号叫“石呆子”的人,他家中藏有名贵扇子,但石呆子却死活不卖,并说“饿死也不会卖扇子”“要扇子先要我的命!”
贾雨村这个《红楼梦》中头号“心黑手冷”的人听说了,就讹石呆子欠了官银,抓了他,抄了他家,扇子抄来送给了贾赦,后来石呆子就死掉了。
曹雪芹最初是将《红楼梦》命名为《石头记》的,可见曹雪芹对石头情有独钟,《红楼梦》中的人物名字绝不会乱起,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所以石呆子此人虽然只现身一次,但是绝对是曹公甚为喜爱,欣赏的人物。
每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人物,不愿意向权贵低头,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的尊严,面对整个社会的黑暗,只有灰飞烟灭了。
“一粒沙中见世界。”曹雪芹也是这样象石头一样倔强、耿直的人。他当时就知道了,象自己这种性格的人在那种社会里,落个悲惨的下场是在所难免的。
少年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是深远,紫衣在《红楼梦》这些古今名著伴随下长大,性格也渐渐变得这样倔强了。
当当网地址: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1104858&ref=search-1-pub
定价:2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