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迟云在  神会颐和园系列之三十五

(2009-03-07 13:56:46)
标签:

杂谈

分类: 逐梦

意迟云在  神会颐和园系列之三十五

 

草木穷秋后,山川落照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迟。

未访桃源境,唯闻隐者诗。入堂催晚醉,酬客觅新知。

 

由写秋轩沿万寿山前山东麓前行,有一处三开间的敞厅名为“意迟云在”。它背叠山石,旁通曲路,周围林木繁茂,极是幽静,为颐和园内一处夏季乘凉胜地。“意迟云在”取自杜甫《江亭》中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意为“虽然水流潺潺,但心中不想去与世竞争;虽然白云在天,但不想青云直上。”表达了一种闲适的隐逸心情。而“意迟云在”轩的命名明显的反映了这种向往隐居生活的精神取向,作为皇家园林里,有这样一种精神取向的建筑存在是封建帝王们矫揉造作地附庸风雅吗?

“隐逸文化”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隐逸”是一个内涵极为复杂的概念,它不仅包括那种真正的山林之隐,也包括身居朝廷要位之隐,更包括白居易所创建的“中隐”,即构建城市园林的“市隐”。白居易在遭到朝廷的贬谪之后,“进不趋要路,退不入深山”,他把城市和山林两个对立的事物连接起来,至此,中国文人现实和理想、忧患和追求的撞击终于有了融合之路,并为后来的城市园林艺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乾隆在建造清漪园时,把隐逸文化和展露这种文化的园林艺术变成了自身的素质。他自诩“书生”,他是书画家、鉴赏家、史学家,也算是个诗人。他的阳春白雪,他的高处不胜寒,让他在精神上搭接了士大夫的孤傲,因此,表现在有一座表现隐逸取向的建筑,就不足为奇了。 

 

 

谢好友山河揽韵雅和

 

林幽藏胜地,厅敞纳凉时。留去浮云在,悲欢别意迟。
何寻陶令客,但赋菊花诗。吟遍皇家苑,痴心明月知。

 

 

 

谢好友清漓放舟雅和

 

幽景迷人日,王朝鼎盛时。春山花谢慢,秋水叶浮迟。
试问参天树,犹吟隐士诗。三亭遗韵在,仙境几人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