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教学设计
(2018-03-26 18:12:31)
标签:
教育 |
教学目标:
1.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数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家中帮妈妈干家务吗?(干)那么你们帮妈妈买过菜吗?大家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教材11页买菜的情境图)
师:从买菜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怎样才能知道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呢?
导入新课——买菜。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估一估。课件出示教材11页的第一个问题。
师:怎样估算买1把油菜和1把芹菜大约要付多少钱?
学生讨论、交流后全班反馈,说说估算的方法和结果。
师:从大家的估算结果可以看出买菜要付的钱数在几元和几元之间?
引导学生明确:买菜要付的钱数比3元多,不到5元。
2.画一画,算一算。师: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
小组讨论:如何验证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
预设 生1:1.25+2.41,将两种蔬菜的价钱相加求和。生2:3.66-1.25,总价钱减去其中一种蔬菜的价钱,求另外一种蔬菜的价钱。
合作探究: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组内的同学讨论,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在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预设 方法1:利用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计算。加法:因为1元+2元=3元,0.25元+0.41元=0.66元,所以1.25+2.41=3.66(元)。 减法:因为3元-1元=2元,0.66元-0.25元=0.41元,所以3.66-1.25=2.41(元)。方法2:借助画图的方法计算。
方法3:用竖式计算。
师:你是如何用竖式来求1.25与2.41的和的?怎样用竖式求3.66与1.25的差呢?
3.算一算。用竖式计算1.25+0.74和2.76-2.1,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4.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学生不仅从直观上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更从实质上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