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坦佩雷工业遗产园

标签:
坦佩雷工业遗产芬兰旅游杂记 |
分类: 文明异域 |
我们在坦佩雷市(Tampere)游览时,正赶上市中心的广场音乐会。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广场边一条河流穿城而过,两旁高耸着工业革命时代的大烟囱,周围满眼红砖外墙的老式工业建筑,而高耸的屋顶上保留着传统的热力管道和线路。这些工业遗产建筑,为这场音乐会,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气质。
坦佩雷市是芬兰第三大城市,贯穿市中心的坦梅尔河是该市工业的发源地。1779年建立在坦梅尔河急流之畔的水电站拉开了芬兰工业革命的序幕。1783年,芬兰第一家造纸厂投入生产;1820年,苏格兰工业巨头Finlayson投资的纺织厂开始运转……。坦佩雷市在19世纪发展成芬兰工业化的中心城市, 最多时,坦佩雷雇佣了全芬兰一半的产业工人,以木材、纺织、金属等工业而闻名全球,被称为芬兰的曼切斯特。
大约在上世纪中期以后,这座曾经的欧洲工业中心城市开始转型,工业生产逐步撤出坦佩雷,往昔的红砖工厂变身为会展、创意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商业用房,这既有效保护了工业遗产,又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形成了坦佩雷与众不同的城市风格。
工业遗址保护的同时,坦佩雷积极努力从工业城市转型为以新经济新技术为主导的城市,这主要得益于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一个尝试。当时,一个非常明智的投资计划,就是建立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大学:坦佩雷大学和坦佩雷理工大学。坦佩雷还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在21世纪之初,坦佩雷跻身为欧洲著名科技城市,以设立在此的诺基亚研发中心为代表的移动手机软件业务高速发展。
走近这些19世纪的老厂房,红墙白窗,洁净宽敞,散发出古老沉稳的气韵。它们有的依然用于生产,如造纸厂的烟囱仍在冒着洁白的浓烟,发电厂仍利用落差18米的急流发电;但大多数厂房经过内部改造,成为写字楼、博物馆、编辑部、电影院、创意工艺品店、公寓、旅馆、酒吧和餐馆等。
坦佩雷工业遗产改造项目中,最有名的是前述苏格兰工业家Finlayson在19世纪创办的,也是北欧第一家使用电力照明的纱厂,现在是坦佩雷最大的会展创意产业园;另外一个瓦普里基博物馆中心,是坦佩雷重要的展览中心,由一个磨坊厂改造而成。这些老厂房里还入驻了大量的特色博物馆,如著名的姆明谷博物馆、间谍博物馆、芬兰冰球名人纪念馆、列宁博物馆等。
在坦梅尔河边漫步,我想起到过的英国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和挪威的特隆赫姆等城市,也有不少老工业厂房改造项目,但如坦佩雷这般在城市中心成片保护、合理改造的工业遗产园,在欧洲甚至世界上应该都是非常少有的。作为老牌工业城市,坦佩雷在城市建设中也许并不缺少资金,但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在此所以能够成功保留,应归功于坦佩雷人民和执政者务实节俭的自信和对历史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