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浮屠随想

标签:
婆罗浮屠印尼旅游文化杂记 |
分类: 东亚邻邦 |
看婆罗浮屠应该是在清晨日出或者傍晚日落,一来人少,二来,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寂静中,伴着佛塔外广漠丛林上的薄雾和柔柔暖光,细细体会千年神庙的辉煌、没落和东方再起。
可惜我没好意思提出这样的安排,考虑到同伴的精神头远没有我大。我们早八点从日惹市中心的酒店出发,到婆罗浮屠时就九点多,游客已经不少了。
网上的介绍找不出谁是婆罗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为何而建。但考古专家通过比较佛塔隐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谱的铭文,估计该佛塔建造于公元八和九世纪。如此说来,要比吴哥窟早了三四百年。但虽然同为东方历史建筑奇迹,留存的婆罗浮屠的规模较吴哥小得太多太多,而且虽说也是建在茂密的丛林中,但婆罗浮屠周边的人工痕迹太重,远看极像是一森林公园里大草坪上的复古建筑。
但婆罗浮屠还是有吸引人的独特之初,如与吴哥一样精美但明显有爪哇风格的建筑浮雕,如顶部造型别致的舍利塔。个人以为婆罗浮屠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地处火山密布的自然环境中,有说法婆罗浮屠曾经在若干世纪中沉睡于层层的火山灰之下,但逐级而上金字塔状神圣的佛塔,在远处烟雾缭绕火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空灵神秘。
的确,婆罗浮屠的历史还等待考古专家进一步的研究解释。最大的谜团是不知从何时起印尼的佛教徒就不再到这里朝拜。有一种说法认为爪哇人在公元15世纪转变为伊斯兰教徒时遗弃了这座庙宇。另一种理论认为公元1006年前后的一次火山爆发引发饥荒,当地居民只得背井离乡。前种可能性的作用应该比较大,而且近代历史上伊斯兰教徒对佛塔的破坏的确是大有记录。
离开时已是中午,游客越来越多,精美的佛教浮雕前满是戴着穆斯林头巾的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