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评苏州博物馆

(2013-06-06 15:53:35)
标签: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

风格

苏州

杂记

分类: 博物怡情

坐公车前往。车刚到街口,还未等报出站名,只是看到街角那一片几何线条明显的建筑群,就能确定苏州博物馆到了。

 

为了和门前的苏州水乡风貌融合在一起,贝聿铭老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当然采用了传统的江南斜坡屋顶,不同的是贝氏多角形的玻璃屋顶在这里点缀着并与江南的石材屋顶相互映衬,而飞檐翘角间继续嵌入了先生钟爱的横梁框架,于是白墙上黑灰色的横梁又一次形成夸张的几何线条,就像香港或者北京的中银大厦压缩并平铺在苏州老博物馆忠王府的古建群里,也极像卢浮宫的玻璃屋顶飞临到苏州白墙黛瓦的民居之间。

 

如此的屋顶诠释,不仅又一次演变成了贝老先生的几何风格,功能上也让自然光进入博物馆的核心展区。而建筑内部同样沿袭了这种理念,传统庭楼的木梁木椽构架被开放的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在玻璃屋顶之下广泛使用,有效控制并过滤了进入展区的自然光线。


透过走廊上的花窗,博物馆中心庭园里精巧秀逸、错落有致的江南景色同样入得室来。加上光线的穿透造影,形成奇妙的错觉绘画效果。这种别有情趣的视觉感受,让我又仿佛居身于同样是老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

 

整体感受,博物馆让贝老先生一贯的设计原素充分地融入到苏州的地方风格中。但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也非常明显,如未能在遵循传统庭院结构的前提下创造出足够大的室内展览功能空间,也如未能让传统粉刷而成的白墙产生足够的现代质感......更核心的问题也许在于,苏州博物馆看上去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为是大家设计,我对苏州博物馆期望可能有些过高,但想想看,人不能超越的首先是自己。八十多高龄的贝老先生为自己的家乡打造了一张可以说比较成功的城市名片。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小评苏州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徒步小每勿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