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水乡

标签:
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水乡 |
分类: 且行且想 |
虽然还没有去过威尼斯,可这几次去欧洲也看了不少的水乡古城,有了一些感觉。
伯明翰应该是英国水乡的代表了,德国的汉堡,易北河特别是港口区一带也可以称得上是局部的水城,甚至在柏林,也有博物馆岛那样大片的水域河道和城市融合在一起。而在比利时北部,那里和荷兰接壤,俨然是平原泽国了,已经有了像布鲁日和根特这样的水乡。再到了荷兰,不管是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还是乌特勒支,更拥有密布的水网。
总的说来,欧洲水乡城市的形成都是在自然水域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工的因素,这里主要说的是运河。基于工业生产和运输的的需要而人工开发的运河在英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等国都非常普遍,而可能是这里的工业文明特别早也特别普及的原因,河道的开凿运营和城市规划建设想必得到了统一且超前的协调,河道可以容得下现代机动船,两边的建筑也是坚固的石砌房屋,特别是在柏林,我完全惊讶于几百年前在河道两侧修建的到现在都可以说得上宏伟巨大的博物馆群。
河上的桥,和中国相比,也有大不同。这里鲜有石桥,基本都是钢结构的梁桥和索桥,拱桥特别是石拱桥好象只在剑桥见过,当然威尼斯的图片里也有,想来可能是考虑到马车甚至汽车交通的原因而没有被广泛采用。而这种为现代工业和城市文明服务的功能考虑,在荷兰更是明显,这里满是像伦敦泰晤士河上伦敦桥一样的钢结构吊桥,开启时都可以通过现代化的轮船。
当然,不一样的更是水乡的景观。在欧洲的水乡,城区河道环绕,水巷纵横,并都有运河通往海岸外港。运河从城中流淌而过,河中天鹅自由嬉戏,河上铁桥错落有致,两岸满目彩绘的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再看古式房屋鳞次栉比,仍然保留有浑厚的中世纪风貌,而这些老式房屋改造后的是餐馆、咖啡馆、酒店,一派悠闲恬静的气息又不失现代时尚。
最是荷兰水乡,一条条潺潺运河的两岸是红砖铺就的小街,同样鲜花妍丽,同样店铺林立。房屋多被精心装饰成热情而不俗气的五颜六色。漫长的栏杆前,摆放了一辆辆新旧不一的自行车,而在自行车旁边,则是一排排座椅和遮阳伞。游人们在伞下随意而坐,或慢饮咖啡,或谈天说地。而到了海边的水乡,那里更是绿草和风车的世界,面朝木质风车席地而坐,风车叶片悠悠转动,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阵阵凉风拂面而来。你或者看着水鸟掠过屋舍倒映的水面,或者面对不远处转动的风车独自出神,特别是远观夕阳西下,定会沉醉在泽国水乡的美妙中。
回到我们中国的水乡,或周庄,或西塘。一条狭窄蜿蜒的小河,相伴两岸白墙黛瓦,挤满了各色店铺。吴语的吆喝声,舟楫的唉乃声,回响在游人的耳边。这样的景致的确很美,但越来越多地被现代文明的发展所割裂,只能存在于一个个保护区,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可不可以说,青褐色的河水,黑漆漆的摇橹小船,加上横跨河上灰白色的石拱小桥,中国水乡就是一幅只能珍藏的传统水墨画,而欧洲的水乡,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传统而现代,散发出愈久弥新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