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水循道灌口城

标签:
灌口古城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旅游杂记 |
分类: 访古寻幽 |
十多年前几次出川西沿国道213去阿坝、四姑娘山、九寨等地游玩,从都江堰市穿城而过,都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这个城市。此次得宽裕,不单认真地参观了解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也细细地看了都江堰市的前身即灌口古城。
都江堰市以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重要的防洪灌溉作用,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都江堰成功的核心可以归结为对付洪水以疏代堵, 所谓“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上游筑成“鱼嘴”分水堤犹如鱼头将江水分为两支,中部江心构筑分水堰用以导流,前部通过人开凿玉垒山 “宝瓶口”用以分流江水进入灌溉渠系的总干渠,然后再分成众多大大小小小的河道沟渠,形成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灌溉成都平原的千里农田。
都江堰工程本身朴素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把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让都江堰成为今人的旅游胜地。而都江堰市还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同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市本身,脱胎于曾经名为灌县县城的灌口镇,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城邑,被誉为“川西锁钥,蜀之屏障”。2008年的那场地震让都江堰市古城区满目疮痍,经过几年的灾后重建,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虽然是一座修旧如旧的古城,也算得上是卓有特色。
出都江堰遗址正门,就可以看见修缮一新的南桥。桥头阔面三间,为牌楼式三重檐桥门厅型,古意浓郁;廊房为筒瓦屋面,走兽、人物,栩栩如生;廊坊檐下的吊爪、过江花板、木雕挂落等应有尽有。过廊桥就是古城的南大街,前行不远就到了古城的特色街巷幸福路,杨柳河等闹市。在满是小桥流水而绿翠浸润的街巷里,一幢幢建筑古朴生香、一条条石路厚重结实。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授给这里,的确是货真价实。
余秋里先生给都江堰市留下了这样一副文联,“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如果只看灌口古城,套用先生的文路,可以说它沐水循道,独具特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