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色人生
行色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19
  • 关注人气: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勃朗峰旁的惆怅

(2012-04-10 19:32:49)
标签:

勃朗峰

户外

旅游

杂谈

分类: 户外体验

虽然海拔只3842米,站在南针峰(法语:Aiguille du Midi)的平台上,近观海拔4810米的西欧第一高峰勃朗峰,远望群山之间狭长的冰川、白雪覆盖的雪原和闪闪发光的冰原,再看看冰川上和雪原上点点闪动着户外运动者服装的五色斑澜,在喜悦之余,我的心里总有几许惆怅。

 

中国高海拔的地方也去过一些,雪山给人的感觉特别是视觉感受,坦白说冲击感远不强烈。一来是虽然绝对海拔高,但因为相对落差小,山体厚重而博大宽广者比比皆是,高耸入云的真是不多。再者是雪线高的缘故,中国的雪山雪原都很少。以西藏的雪山为例,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挡住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西藏的降水较为稀少,加上纬度相对较低,因而雪线出奇之高,达到海拔6000米,部分甚至爬上6200米。这使得西藏虽然有许多山脉在6000米上下,但雪山或者说雪山上的雪远不如想象的多。

 

地理缘故产生的差异没有办法,更我羡慕的是这里的雪山旅游、观光娱乐的极大便利。雪山脚下的现代化小镇夏蒙尼就不用去说,就说雪山上全景电缆车、体育设施和餐饮食服务的完善和合理的价格,都让雪山观光变得非常平宜而舒适。

 

最大的落差,源于雪山上中国当然也包括绝大部分东方游客和西方人行为的差异。就像撑雨伞来遮阳,在西方的度假地会被当做一种特殊的“行为艺术”看待一样,我们这些纯粹为观光而上山的东方游客,在一群群登山、滑雪、攀岩等装备齐全和现代的老外面前,的确是非常异类。当然也会有少数和我们一样的西方游客,但整体上西方人对户外运动的热情和水准与我们的差距实在太大。

 

想想看,欧美当然也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环境优美和谐,那里的人们早已经将户外活动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和消费习惯,而我们的国人才刚刚有机会来到户外、享受真正的风景。整日生活在风景里和专门来观赏风景,区别就在于此。想来,这可能也是所谓观光游览和户外度假的区别吧。

 

勃朗峰旁的惆怅

勃朗峰旁的惆怅

勃朗峰旁的惆怅

勃朗峰旁的惆怅

勃朗峰旁的惆怅

勃朗峰旁的惆怅

勃朗峰旁的惆怅

勃朗峰旁的惆怅

勃朗峰旁的惆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