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赞

标签:
宁波博物馆建筑艺术杂记 |
分类: 博物怡情 |
早听说宁波有些非常酷的公共建筑。以前参观过王澍先生设计的宁波美术馆,感觉相当好,这次又看了同样是先生设计的宁波博物馆,更是由衷击掌叫好。
远观宁波博物馆,三层高的主体框架稳重大气,局部五层造型各异、墙面倾斜的分散建筑又带来变化和视觉的张力。位置不规则的窗户如跳动的节奏为建筑打破沉闷,又像航轮的外窗,带来大海的气息。一条水系环绕在博物馆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的自然情态。在博物馆的主入口处更刻意营造了相当宽广的水面,蕴涵出宁波从渡口、到江口、再到港口的城市历史脉络。
自然采光的挑空中厅让人眼前一亮,横穿两侧的两部巨大扶梯形成的线条穿透感与屋顶交叉的钢梁结构相呼应。楼上是宁波历史主题展,主题墙继续采用了博物馆外墙的装饰手法,运用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而处理出的混凝土墙,生动地显现出好似毛竹开裂般的肌理效果,让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外表就这样有了艺术的质变。
而楼上更有许多模仿江南传统建筑天井设计的观众休息厅,绿葱葱的竹林旁边是高大的“瓦爿墙”。资料介绍这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而宁波博物馆的“瓦爿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据说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参观时天刚下过一场小雨,水气弥漫在雨后初霁的天井里,湿漉漉的“瓦爿墙”十足江南市井的感觉。想像再过几年后,当
“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出几簇灌木,这座建筑也就真正地融入了历史,承载了文化。
最妙的还在上面。博物馆顶层平台有五幢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独立建筑,多是咖啡厅、阅览室等服务设施。露天大斜坡、直达通道、玻璃屋顶、绿化小景等有趣的视觉景观穿插在一起,营造出类园林建筑又超园林建筑那种一步一景的意境。而此时的天则完全放晴,蓝天下的天台有如海轮的甲板,放眼博物馆周围宁波CDB 的高楼大厦,海港城市宁波的经济定位和自信不言自明。
可以说,现代博物馆不仅应有功能性,更应具有审美性,因为博物馆本身就是永久的“展品”。宁波博物馆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