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感叹

标签:
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篆刻文化杂谈 |
分类: 博物怡情 |
九十年代初来杭州时参观过西泠印社,许多东西看不懂。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又去了趟西泠印社,看不懂的东西还是看不懂。
中国人可能蔬于理性的逻辑,而工于感性的认知,如此我们最为人称道的尽是实效不足但玩赏有加的器物。从这点上看,中华文化最表像的东西都浓缩在这西泠印社。
西湖孤山边的西泠印社“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园林布局精巧雅致,人文元素更与自然景致映衬生辉,厅堂无不挂匾披联,室外遍布摩崖凿石,名人墨迹触目可及。绝大多数墨宝碑文,特别是名气很大的东汉三老石碑、西泠八家金石等等,虽盯着看,也理解廖廖,虽看不懂,也能感到气度高华,翰墨馥郁。
想来这就是文化的厚重,门外汉尽管难以把握甚至描述一二,但其中的韵味还是扑面而来。
韵味最浓愈处自然在西泠看家的篆刻。园中的中国印学博物馆藏品丰富,镇馆之宝应该是名家吴昌硕的几方田黄印,润泽的质感,配上灵动的文字,我只能用一个“妙”来感叹。
古人说过“印中有诗”。世上最美的文字当在中国。而中国文字随著时间的绵延、空间上也有了歧异的发展,蕴涵出动人的风韵。巧小的篆刻,印面之上的跌宕生姿,则以一种有致有情的方式呈现而来。方寸之内全是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让人叹为观止。
让看不懂的人也能折服于其间的妙处,这是何等的艺术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