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槟城到香港

标签:
槟城香港杂谈 |
分类: 且行且想 |
第二次去槟城了,对其的喜好也愈演愈烈,而这次由槟城飞香港再回到北京,短短几天内感受槟城和香港的差异,对两地也自然而然做了一番比对。
香港街边的大排挡已基本没有了,而槟城乔治鎮依然是排档的天下。海南鸡饭、沙嗲、肉骨茶、粥面燉品、娘惹糕……。印象特别深的是有的肉骨茶店里还卖乌龟蛋,虽是煮过的,可能是火候不够的原因,上桌打开时蛋液还和生的一样。有的食客将它放在碟中搅拌,再依自己喜欢的口味加酱油食用,更有食客直接将其倒入口中。这一磕一搅,特别是一脖仰一口闷,活脱得平和而生动。
八十年代初,香港岛已经没有了船屋,只有出于此的“避风塘”作为一种菜品留了下来。远在大屿山的大澳渔村,因远离都市而成为香港船屋硕果仅存的孤本。而今日的槟城,就在乔治镇的码头边,以陈姓桥为代表的船屋依然原汁原味地保留并继续着。所谓的“桥”并不是桥梁,而是以栈桥修建的海上木屋,以木柱架高,底部有水泥夯实,而陈姓则意味着这里是陈氏家族为主的水上社区。环顾这水上街巷,各家各户墙上都供奉各路神仙的神龛、牌匾,灯笼和春联让人感到这里分明是中国传统南方的水屋。家家户户都开敞着门,只有老人在家里闲坐,看家的小狗偶尔会吠一两声。不大的庭院里,有茂盛的植物和鸟笼,淡淡的淳朴里透出城市人难得体会的悠闲和安怡。
槟城应该是亚洲最早的殖民地。1786年英国人来此首先殖民,1896年才正式占领吉隆坡。而香港割让給英国则是在1841年。所以,后来的的香港建筑模式实际上是模仿槟城而来。于是两地都有“扯旗山”,都有完全相同的“登山缆车”和“兵头花园”等公共建筑。
历史发展让香港后来居上,成为更出众的东方都市,而最初的“东方之珠”槟城在时间的舞台上走得不紧不慢,渐渐失去了世人对其原有的关注。
但恰恰可能是因其缓慢的步伐,槟城保留了的许多独特的可爱。
至少对游客而言,槟城的性价比让人称道。乔治鎮有家热闹的火锅世界,二十马币出头的打边炉火锅自助餐,食材应有尽有。同样是HOLIDAY INN 或者CROWNE PLAZA的四,五星酒店,在槟城可以有海边宽大的泳池,更有猴子在旁边的椰树中窜上跳下。而在香港,虽然有舒服的楼顶室外游池,但大小不可同日而语,酒店的房价更是贵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