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福州

标签:
福州杂记 |
分类: 访古寻幽 |
许多年了,在国内往返机场的交通我基本上都是坐民航大巴。这次离开福州,早上第一班飞机,出酒店看下了雨,想着香格里拉门前的出租车司机应该没问题,就没坚持去民航大楼换大巴。到了机场还是发现出租车表有问题,被多要了50多元。电话打给酒店,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管理处,以为和曾经有过的投诉一样不了了之,没想回到北京第二天就有回电,道歉之外还要给我退钱,让我心里很是满足。
我不喜欢旅游太发达的城市,人不会太厚道,原著民的生活环境也没有了特色。福州这点还不是太让我失望。前几次来时的良好印象,加上这次的境遇更让我觉得福州美好。
很奇怪福州会有那么多的雨水。来福州几乎每次都遇见下雨——每天上午太阳好好的,下午则一阵雷声过后,立马开始降雨!如此反复,由于前一天晚上路上有积水,第二天上午太阳又出来了,感觉城市像在洗桑那一般。走在福州的街头,我始终不能确定这太阳高悬的天空什么时候又出现连连阴雨,就像面对一个多情的少妇随时可能有的变脸而或放电。
但雨水滋润了满是榕树的福州老城。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在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的中心城区。小巧别致的于山、乌山让人喜爱,三坊七巷更是值得褒扬。这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的古建群,现在可以说是中国城市里老街区保护改造少有的成功。坊巷纵横,石板铺地,走在这里遥想过往的历史名人,回味过去三坊里的学文大师,七巷里的潦倒文人,他们都曾经寄情于榕树下,吟唱闽东风土,仿佛将对福地的感觉 继续留在今天的白墙瓦屋,曲线山墙中。
食色的福州更是特色。耳闻福州的燕皮馄饨和鱼丸最为著名,然而在福州马路上满是“捞化”店。“捞化”就是米粉,别地的米粉一概是点菜吃粉,而福州捞化可以自由选配,然后交给厨师去“捞”,配料架前的菜式绝对让人眼花缭乱,青菜、蛤蜊、花蛤、蛏子、猪肝、牛肉、牛杂、、章鱼、鱿鱼、猪腰等等应有尽有。三、五元可以挑出几种食材,一唰一捞间,成就了鲜润滋美、大饱口福的平民美食。
而说到肉燕皮,更是奇怪。看上去那燕皮的汤就是白开水加点葱花,竟也吃不出味精来,居然在燕皮馄饨放进汤里后就马上鲜滑无比。然后再捞上个燕皮馄饨,那是薄翼如纸却柔韧十足,煮熟后晶莹透亮。馅里如放了的虾仁,就会透出些红色,着实诱人,咬上去皮子有点脆,口感独特,里面的肉馅更是弹性十足。
虽然有闽菜“佛跳墙”的在外名望,福州却没有省会大城市的虚华,倒像捞化的平实,像肉燕的精细。说福州宜居,我绝对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