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福克斯冰川雨林福克斯冰川新西兰旅游杂谈 |
分类: 户外体验 |
继续说说雨林。
第一次在科学文献上提出“热带雨林”概念的是著名的植物学家辛伯尔(Schimper)。他在其植物地理学一书中对热带雨林是这样定义的:常绿喜湿,高逾30米的乔木,富有厚茎的藤本、木质及草质的附生植物。
其后,关于雨林的权威论断来自英国的植物学家理查斯(P.W.Richaids)。在他的专著《热带雨林》中,理查斯在学术界关于热带雨林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承认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存在着雨林。按照理查斯的说法,雨林这一生物形态不仅适用于潮湿热带平地的植物群系,同时亦用于热带山岳低海拔及中等海拔的不大郁闭的常绿森林、海洋性亚热带气候的常绿森林。这些森林见于中国西南部、智利南部、南非洲、新西兰及澳洲东部的非热带地区。这些群落类型,将分别地称之为山地雨林及亚热带雨林。
实际上,以中国为例,从318国道波密开始的帕龙藏布及雅鲁藏布大峡谷,强劲的印度洋水汽通道使这里气候湿润,植被丰富,一路之上有许多数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树,树下苔藓、蕨类植物密布,加上森林外高山上的冰川白雪,构成生动的可以称之为冰川雨林的图景。
冰川与森林同在是318国道的独特景观。而冰川附近的森林之所以生长茂盛,是因为冰川周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小气候区域,这个区域往往是云雾带和最大的降雨带,这可能与冰雪的对周围的大气的降温作用有关。或者是这里的气流遇冷冷凝致雨,或者气流对流强烈,冷热交换频繁,形成多雾地带。
而全球范围看上,得到绝大多数专家承认的冰川雨林有三处,前两个是新西兰的法兰士·约瑟夫冰川(Franz Josef)和福克斯冰川(
2010年3月我们第三次去新西兰时,特意在福克斯冰川下的雨林徒步往返,其间看到了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百多年间冰川快速后退的轨迹,也感受到了巍峨冰川和幽深雨林的并存,特别是穿行在雨林的末端,路回山转,突然间巨大的冰川闯入眼帘时内心那种末名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