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红石峡

标签:
榆林红石峡陕西摩崖石刻水利工程旅游杂记 |
分类: 一路向西 |
红石峡也叫雄石峡。《榆林府志》上说:红石峡“山皆红石,环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 ”,而“山之两崖,飞湍电转,红影外浮”,而且“峡中榆柳荫映,凫鹭唼呷”。听上去很美!
所以榆林人夸红石峡风景幽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称之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可惜我们去红石峡时是中午时分,天气忽晴忽阴,又带着犬子犬女,惟恐下雨,不敢留到下午,错过了传说中夕阳照射下整个峡谷天地泛红的景色。
但红石峡还是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说它像江南是有点过了。盖因为当地雨水少,更少见峡山秀水,故有此比喻。其实美也未必就一定要江南那样,想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以此为外景地,绝对不光是因为潺潺流水的秀气,而恰恰是看重黄赫色的大漠风光和古刹石窟加摩崖石刻的奇特组合。
更让我觉得有意思,红石峡不光峡谷中有水,在悬崖的石窟里也有水。
拾阶而上,小小的门洞里竟然是非常宽敞的大石窟,而且窟中套窟,里面的石窟中还有小溪流过!伸手去摸,冰凉沁骨。这水从何而来,又流向哪里?当真如神话故事那样,顺河一路潜下去,不知道能不能到了东海龙宫、遇见美丽的仙女?
《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如此说来,红石峡的开凿史可追溯于宋元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年。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历史传说无可考证了,但今天广泽渠的确还在使用,我们还到渠里看了看,想来石窟中的暗渠应该是广泽渠水利工程的一部分。但是我不相信偌大的红石峡是人工开凿的,在那么宽的的岩石上开凿河道完全不可想象的,何况当年。但是,为了给余子俊开凿广泽渠增添些英雄气和传奇色彩,如此夸张一番似乎倒也无妨,人类总是需要理想来支撑的。
红石峡集奇山秀水、古刹石窟、摩崖石刻、水利枢纽于一体,实在是独一无二,而在缺水干涸的大漠边缘,水的滋润更让红石峡增添了几多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