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土楼的看点

(2010-07-06 22:04:22)
标签:

土楼

福建土楼

申遗

旅游

杂记

杂谈

分类: 访古寻幽

今天是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二周年。

 

福建的旅游景点里,除了武夷山、鼓浪屿,土楼也是必须要看的。

  

福建土楼是在继承了中原文化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土著居住建筑后创造出的独特形式,在建筑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建筑本身的布局与造型、结构与防御功能等方面,都有鲜明独特的看点。

 

 

历史资料表明,客家来自中原。自西晋永嘉年间开始的“五胡乱华”、即北方五个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历史事件,迫使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中的豪门贵族、门阀世家向南方迁移到长江流域,躲避战乱。此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元兵南侵等等,大凡北方民族南进、中原动荡等原因,中原地区的名门世家,都从北方南迁,而且越来越向南,越过长江到达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处的山岳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民系和独特的客家文化。

 

 

福建土楼的文化,正来源于它的独特历史背景。可以说,土楼文化保存了中原地区汉文化的深厚内涵。尤其是客家先民经过长途跋涉、颠沛流离定居下来之后,更为珍惜他们过去的文化习俗,继承着忠孝节义、耕读传家、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这点在许多土楼的匾额、对联中处处都有反映。如振成楼的对联中有一幅冠头字联:“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还有“振纲立纪,成德达才”以及“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等等。

 

 

福建土楼最大的特点是“聚族而居”,这应该完全源自中原名门望族聚族南迁而形成的群居方式。这里的一座土楼或是多座土楼中居住的往往是一氏一族之人,少的有数户,多的有数十户。他们之间相互关照,共同防护、共同教化。在建筑布局与造型上,福建土楼沿袭了中原传统建筑模式,形式多样,平面布局有方、圆、半圆及其他变异形式,但它们都有明显的中轴线,大门、厅堂、主楼在中轴线上,左右分列横屋、围屋和附属建筑。而客家结合当地建筑习俗和材料等特点,创造了高墙厚壁,出檐深远的土楼。楼内则上下廊道相连,四通八达。特别是许多座土楼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村落群体,在楼内还有共同祭祀的祠堂和学校等等,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的氏族社会。与近代的公寓楼相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

 

 

由于艰巨生存环境的特殊需要,客家人不仅创造了这种聚族而居的“公寓式”集体居住方式,而且创造了基于此易守难攻的防御体系。一般的土楼一、二层均不开外窗,以防敌人和野兽的侵袭,三层始开辟小窗,到四层以上才开大窗。为了加强楼大门入口处的防御,大门很厚并包铁皮,门后还备有粗大的横杠和抵门杠。大门之上还安置了水柜,以防火攻烧门。土楼之内水井、粮仓、柴草、牲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短时期内,敌人、盗匪来围困都能抵挡一阵。这是客家人在这原来荒山野地、野兽众多、强盗出没、本地土著排斥等等困难条件下,得以生存繁衍的保障。

  

 

最后看客家人选择的这块闽、粤、赣交界的山区,很明显除了这块地方是高山密林、交通险阻、不易受到当时朝廷官府的重视与追赶、易于生存之外,最大的好处是自然生态环境极佳。而在这样的环境里,土楼大多建在依山傍水的溪流岸边,周围林木环抱,溪水流淌,禽兽出没。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耕读传家,可以说是达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境界。

 

 据估计,福建永定县现有土楼二万多座,南靖县有一万五千万多座,平和县、漳浦县、诏安县、华安县等,也各自有千余座。二000年四月,福建省政府正式确定由南靖、华安、永定三县的“六群四楼”共四十六座土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二00八年七月六号,顺利通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正式评估,是二00八年中国参评的唯一文化遗产审议项目。

 

 

福建土楼的看点

福建土楼的看点

福建土楼的看点

福建土楼的看点

福建土楼的看点

福建土楼的看点

福建土楼的看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