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物馆和《富春山居图》

标签: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浙江博物馆杂记 |
分类: 博物怡情 |
出差杭州,抽空又去了浙江博物馆,基本是闲逛,但还是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馆藏明清山水画”专题陈列展里转了很久。
坦白说,虽然不懂,相对于西洋的油画,我还是喜欢中国的山水画,淡淡的就非常有味道。
黄公望流传于世的作品极少,已知全部传世作品不过十几幅,因而弥足珍贵。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2010年3月份因为温总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的引用,现在更是声名雀起。
历代画家都将能够一睹黄公望的真迹当作平生幸事,而大部分画家都只能以摹本作教材。虽然已经是残品,但黄公望的名望、《富春山居图》的传奇经历、大陆台湾各持一残本的现状,都让浙博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价值更有想像空间。具体到什么价位,听说有过一个参照:沈周背临的那幅《富春山居图》竟以1000多万元的天价拍卖成交。
如此弥足珍贵的藏品当然要特别善待。据说浙博平常展出时都只用摹本。而浙博曾经公开承认,其《富春山居图》在纳为收藏的51年里,仅在2004年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短暂地露过一次“脸”。新的浙博二年前开馆时,这件国宝级名作与浙博馆藏的明清山水画打包“现身”,统称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馆藏明清山水画”专题陈列展。我粗粗看了共有受黄公望风格影响的画派6种约四十多件展品。按照博物馆的介绍,考虑到展览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对恒温恒湿有高标准的要求,且《富春山居图》的展出时间也会加以控制。
在展厅里,《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旁边总有一两个保安在转悠。我问其中一个年轻的,展柜里面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可能他对我说“假的” 比较敏感,头也不回地说“我们这里当然都是真品”。过了一会,我又轻声问较年长的保安,特别用了“摹本”这个好象专业点的词,保安对我一笑,回答我,“应该是真的”。
有专家概括《富春山居图》时说:“生于庚寅年,毁于庚寅年,名于庚寅年”。历史就是这样巧,《富春山居图》公元1350年庚寅年完成;300年后,1650年,明代收藏家吴洪裕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是为“毁于庚寅年”;而同是庚寅年的2010年,温总的期望,更让《富春山居图》从一件艺术珍品变成一个文化符号。
当艺术品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符号时,对我们这样的门外汉而言,亲眼目睹、辩其真伪应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很现代的浙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