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

标签:
悉尼歌剧院旅游杂记杂谈 |
分类: 新澳乐土 |
为了能近距离地看歌剧院,我们特意在悉尼岩石区的Old Sydney Holiday Inn 住了两晚。
从酒店最高一层10层的房间,推窗就可看见悉尼杰克逊海港和歌剧院及海港大桥。而顶层露台的游泳池旁,则更是360度观赏悉尼海湾的好地方。
那一天,早上5点45左右的日出、晚上6点出头的夕阳西下,我们都在露台上用像机记录歌剧院的色彩变化。而天完全逐渐黑下来了时,把酒一杯,看着黄昏时候的悉尼湾,远处地平线上的一抹嫣红已经黯淡;近处的视野满是被繁华的霓虹灯火点亮的城市。淡淡暮色里,繁星一样的灯火骄傲地喧闹在黛青的底色上,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下,以略俯视的角度看着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真叫人愉快!
我其实一直不相信约翰·乌特松,这位设计了歌剧院的丹麦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这一建筑方案前、对远在天边的悉尼根本一无所知。按照官方宣传的说法,约翰完全是凭着从小生活在海滨渔村的生活积累所迸发的灵感,完成了这一传世的设计。
1956年,看到了澳洲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广告,时年37岁的约翰·乌特松认真准备。按约翰·乌特松后来的解释,他的设计理念既非风帆,也不是贝壳,而是切开的橘子瓣,但是他对前两个比喻也非常满意。但是,当他寄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的时候,他并没有料到,一个新的“安徒生童话”将要在异域的南半球上演。
我猜,这可能是为了宣传需要而编攒的美好神话,但如果的确事实如此,那更印证了天工造物的神奇!
不是吗? 这神来之笔构勒出的完美线条,如此和谐地耸立在在悉尼湾贝朗宁角的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四块巍峨的大壳顶,其中三块壳顶面海依抱,最后一块背海屹立。高低不一的尖顶壳,看上去既像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又似一组扬帆出海的巨型白色帆船,与周围的海景浑然一体,宛如天成。
悉尼歌剧院的美,不仅在其独特韵动的线条,更在其与悉尼湾海岸线的天然融合----建筑融入了风景,风景印衬了建筑。和谐即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