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上海博物馆看利玛窦纪念展

(2010-04-17 23:24:01)
标签:

利玛窦

上海博物馆

交友论

平等

人文

杂谈

分类: 博物怡情

春节前后在北京首博展出过利玛窦纪念展,时间上阴错阳差没看上。今天在上海过周末,专门去了上海博物馆,得以如愿。

 

今年是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正逢中国与意大利两国建交40周年和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为此,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作此展,先后在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三地巡回展出。

 

上中学时,在历史课上知道了利玛窦,真正对他有兴趣,是在大学时知道了他写的《交友论》。此次的展品,不仅有1609年在北京印制、藏于罗马博物馆的《交友论》,也有该馆所藏的《《刻交友论序》印刷品。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对家庭内部伦理遵从,我基本上认为是正确的。可在社会层面上,以强调君臣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来亲疏远近、轻重厚薄,实在是不对的。利玛窦则用《交友论》告诉明朝的士大夫:“人与人之间皆兄弟也,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当视友如己也。友之于我,虽有二身,其心一而已。交友独知利己,是商贾之人,不可谓友也。”他主张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依赖,贫富通财,共享共有。“友之所以贵于亲者,亲可以失爱,而友则否。无爱,即不成其为友,而亲仍不失为亲?”

 

《交友论》在明末清初曾被多次刊刻,编入各种丛书。知府冯西京更在他的《刻交友论序》将这种思想继续发展下去。他写道 “友之所系大矣哉,君臣不得不义,父子不得不亲,夫妇不得不亲,夫妇不得不别,长幼不得不序,是无可无交”。这表明,冯西京提倡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间平等关系的新型社会结构体系。

 

这种平等交友、和谐交友,彼此之间获得双赢,特别是其背后所体现的平等博爱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着天大的差异。明朝的士大夫们这么快就接受了利玛窦的《交友论》,想来,原因可能不会一句话那么简单:或是求同存异,或是对信仰产生了怀疑,或者仅仅是猎奇的心理需求而在表面上的付合而已。

 

应该说,利玛窦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但从他来中国的目的上看,他在明朝的境遇,传教并不算成功,倒是这《交友论》让他在士大夫中得到认同,这本身就值得深思和玩味。

 

可惜,历史并没有让中国继续向基于人人平等思想为人文基础的现代社会迈进。

 

满清入主中原,统治阶层和御用文人开始反攻,视《交友论》交友之道的普遍意义以及爱无差等的思想为洪水猛兽,这反映了满清政府对天下人分而制之的动机。其后出版的《四库全书》馆臣批判《交友论》说:“ 视其人之友如林,则知其德之盛;视其人之友落落如晨星,则知其德之薄。是导天下以滥交矣。一相友而即同财,是使富者爱无差等,而贫者且以利合,又岂中庸之道乎?”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人文思想虽有很大进步,但如何平等待人可能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就以交友为例,官本位、金本位等等,让我们的社会价值体系,从过去的三纲五常,跌入另外一个罪恶的深渊。

 

已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曾经在“利玛窦到北京四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致辞.他表示,利玛窦在他的《交友论》开始的的那几句话,到今天仍有新的重要性。保罗二世说:"特別在最近几年來,中国人民以迈向社会进步作为他们的目标…,希望在促进和唯护人权、人的价值、精神的使命上做出贡献”

 

这样说来,现在再重提《交友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上海博物馆看利玛窦纪念展

在上海博物馆看利玛窦纪念展

在上海博物馆看利玛窦纪念展

在上海博物馆看利玛窦纪念展

在上海博物馆看利玛窦纪念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休几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