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国寡民新西兰幸福价值观杂记 |
分类: 且行且想 |
新西兰这个国家,的确非常接近我们的老子关于理想国的描述,这是个“小国寡民” 之地,国民早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当然,”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虽然不是“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但人家的确是在忙自己的事。
老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但对于老子的理想,绝大多数接受党国教育的国人,都有点接受不了。看看“铁血“这样的论坛,你非常容易感受到无数的中国人对收复台湾的梦寐以求,更有对我中华泱泱大国发展成世界超级大国的憧憬。
但我们应该承认,国家一大,公共管理职能就多,需要负担的公共管理费用就大,人民负担就重;国家一小,人民负担就有轻的可能。
中国这个国家太大了。国家大自然得实行相对的专制,专制自然要压抑个人自由。人生来不外乎只做三件事:生存、自由、然后是创造。自由和专制一定要冲突,个人没有了自由,创造也就无从说起。自由创造不可求,剩下的只有温饱生存了。这样一来,绝大多数中国人天生为温饱所累,这是专制大国的特色。
所以,想让中国人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就得按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办法来,这里的“小”已经不是名词,而是使动词----将国家管理的公共职能最小化,将大国分成联邦。
实际上,中国也并非天生就是超级大国(这里指面积和人口方面的大国家),中国人也是从若干小国寡民汇集而成的。千不该、万不该,中国历史上出了个叫商鞅的法家。
想想春秋战国,想想那时的法家只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学派。当然,法家是一种自信、积极主动的处世理念;道家则强调小国寡民,不惹是生非;儒家则讲究中庸,凡事要恰到好处。
可惜,百家争鸣的历史结束了。法家以“权,术,势”逐级统治为根本,建立了名为法制实为人治的封建规章体系,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其后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中国由此打上了封建社会大国王道的的政治与人治主体的烙印。
中国历来的统治者为了专制独裁的需要,抛弃了包括老子在内的治国理念,好在老子的哲学还是留了下来。譬如老子说“无为而治”,统治者无为不就是百姓的民主吗?老子的政治哲学一定程度上就是民主政治哲学,可以说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政治哲学,与西方民主政治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实际上,如果思考一下国家的实质,我们就能理解老子。因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载体,是以群体暴力抑制个体暴力的管理机器。可以说,除了抑制个体暴力的需要,国家对于个人来说,基本没有任何用处。哲人正是看清楚了国家这个本质,所以才说小国寡民好。
不光是我们的老子,西方先哲亚里斯多德也喜欢小国寡民。放眼世界,历史上小国寡民的成功也比比皆是。远的说,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有几百个,这些小国寡民的社会里曾经诞生了地球上最先进的政治文明的雏形。回到今天,除了新西兰,丹麦、瑞典、挪威、瑞士、新加坡等,已经成为这个地球上的净土,政治清廉,藏富于民。
我坚持认为,中国要真正实现富强民主,一定要摒弃对天朝大国的臆想。尊重小国寡民的理想,实际上就是对人最本质的尊重,而对人的尊重,是一切一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