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色人生
行色人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19
  • 关注人气: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画的镇远

(2010-02-21 23:25:45)
标签:

镇远

贵州

古镇

旅游

杂谈

分类: 访古寻幽

说到中国南方的古镇村落,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贵州的镇远。

 

从贵阳坐火车沿湘黔铁路向东,4个多小时的光景,你就会看在群山对峙一水环绕的山谷间,两条平行而列的铁路高架桥下,美得像画一样的镇远古城。

 

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兴师入黔,贵州水西宣慰使奢香夫人霭翠,派人献牛羊、粮米、毡等物,迎王师于镇远。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理学家王阳明由贵州书院奉诏调任江西庐陵,赴任时取道镇远,买舟由舞阳河下沅水出洞庭。镇远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

 

其实,即使抛开镇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行政建置和商贸历史较早,以及苗、侗、汉等多民族带来的人文审美价值,你只要伫立镇远桥头,举目远眺,你一定会惊讶于眼前这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

 

如画的镇远,美在独特的山形水貌,天涵地养。

 

回肠荡气的舞阳河源自黔西大山之间,自西向东穿流镇远,绕了一个巨大的“S”形太极图,将城区一分为二,自明至清,镇远一直是府(州)卫(县)同城,县置南岸“鱼眼”称卫城,府设北岸“鱼眼”称府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如此阴阳合一的太极城市形态,堪称得天独厚。

 

秀美的水和峻郎的山,只是镇远美的外表。舞阳河峡谷幽长、溶洞密布、瀑布丛生,如此产生的阴柔水气,缠绕在镇远城外围的九山之间,如同淡淡青墨泼撒于骨感挺拔的山岩肌理中,让小城山更青,水更柔,像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于朴素中见珍奇,在淡雅中显神韵。

 

如画的镇远,也美在生动的古街老巷,浑然天成。

 

镇远的巷子,基本上都是取法自然,因势而生,所以看上去都是“歪门斜道”。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又没有刻意生硬的布局;有重庆“山巷子”的风格,但又无市井喧闹的气氛。概括来讲,爬坡上坎,拐弯抹角,这是依山就势的必然结果;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这是给排水的需要;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这是商业文明的显现。


小城的民居多集中在巷内。富商的深宅大院,均为四合院结构,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风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点。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风火墙中,门都斜开着,有富丽的门楼,还悬着烫金的匾额,如傅家大院的“封唐召泽”、杨茂兴大院的“清白家声”等,无不折射出由富而贵的内敛与底韵。

 

如画的镇远,最美在独创的融会贯通,天人合一。

 

在镇远,历史文化,民族宗教和山水人文相惜相生,和谐共存。不大的城池里竟然容下了传说中风格迥然不同的的一殿、二庵、二院、四洞、六关、六官、八寺、八祠、九庙等民族宗教建筑。这里也是欧洲传教士们深入贵州腹地传教的桥头堡,有许多虔诚的天主教徒。

 

现在的镇远融佛、儒、道三教文化内涵于一炉,天造融合,主要的宗教建筑青龙洞三教合一本为道教圣地,而后来居然成了南亚各国僧众传经拜佛之地,现在的青龙洞成了贵州古建博物馆。这组构置精妙的古建筑群,是一处全国不可多得的中原建筑形制与贵州苗村侗寨吊脚楼于栏式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较之山西悬空寺等蜚声中外的悬空建筑,青龙洞更胜一筹。

 

正是:天地神韵,镇远如画。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如画的镇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碛口古镇
后一篇:走过青藏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