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2025-01-20 18:51:22)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战国-双凤谷纹玉系壁,谷纹玉勒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战国-双身龙形玉饰,双首龙形玉佩,交龙形玉佩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战国-龙形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春秋-龙凤纹玉佩,战国-双身龙形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战国-谷纹玉璜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春秋-双龙首玉璜,战国-双龙首玉璜,双龙首双联玉璜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战国-谷纹玉环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西周-龙凤纹玉柄形器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兽面纹玉戚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玉戚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龙纹玉戚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玉矛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嵌绿松石铜内玉戈,玉戈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玉戈,玉戈流行于夏商周时期,为礼仪用器,常作“尖锋弧援直内”。学者分析甲骨卜辞及出土实物,认为玉戈与圭、璋关系密切。战国之后,玉戈受青铜戈造型影响出现“胡”,同时进入发展尾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玉琮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夏-玉圭,商-玉圭,早期玉圭可见平首、圆首、尖首等形制,多为礼器,具有嘉奖、和谈、示等级等作用。商代以降,尖首圭更多见,长短尺寸不一。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西周-兽面纹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西周-双龙首玉璜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西周-束绢形玉饰,龙纹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兽面纹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兽面纹绿松石饰,已知考古发现,绿松石器约于距今8000年前首现于中原地区,用于殓葬、祭祀等场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资源为贵族阶层垄断,出现了大型绿松石作坊。有学者称绿松石为夏朝“国玉”。商代绿松石使用更为广泛,兵器、车马器上均可见绿松石镶嵌。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兽面纹玉佩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兽面纹玉佩,兽面纹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商-兽面纹玉佩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金-春水玉带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金-秋山玉饰,虎纹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辽-摩羯形玉耳环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金-葡萄纹玉饰,犀牛望月纹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金-坐龙形玉饰,玉舞人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元-云龙纹玉带饰,乌龟吐云纹玛瑙带饰,龟自古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宋元时期,出现了“龟巢荷叶”“龟游
莲叶”等流行纹样。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元-花果纹玉带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元-春水玉带饰,凌霄花纹玉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凌霄花别名陵苕、紫葳,可喻女子之美,颂
古代女性美好品德。凌霄也有凌云之意,寓意平步青云。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东汉-四灵纹玉胜,四灵指古人崇拜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灵,分别对应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起源与早期星象观测有关,寓“镇四方,避不祥”。此器隔柱上浅刻篆书“长宜子孙,延寿万年”八字,有辟邪厌胜、拂除不祥、追求长生等寓意。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东汉-蝉形玉琀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东汉-猪形玉握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东汉建初六年-玉买地券,买地券是古代以地契形式置于墓中的随葬明器,既是墓地购置凭证,又是敬告土地神灵,让墓主灵魂在冥间免受干扰的通报文书。此件买地券为迄今发现的唯一玉质作品,双面有铭文,大意为建初六年(公元81年)墓主靡婴购得这块墓地,并记录了东南西北四方广幅及见证人。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西汉-凤纹玉饰,螭纹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西汉-献食玉人,玉人身着右衽长袖深衣,长发后绾,双手捧一豆形器于胸前,造型风格于两汉出土漆木、陶质俑上可寻踪迹。其身体比例不甚协调,但底部有一圆孔,原应有下端构件。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西汉-凤纹玉觿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唐-凤纹玉簪首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宋-孔雀纹玉饰,鱼形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宋-金链双鱼形玉扇坠 ,双鹅形玉坠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宋-人物吹笙纹玉带銙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唐-胡人击钹纹玉带銙,胡人吹笛纹玉带銙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唐-胡人吹排箫纹玉带銙,胡人击鼓纹玉带銙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唐-狮纹玉带銙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飞鸟纹玉琮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龙山文化-神人鹰纹玉斧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鸟立高台纹玉璧,《周礼》载:“苍璧礼天。”玉璧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器类之一,近圆的外缘或是先民对“天”的懵懂理解。带有铭刻符号的良渚玉器目前已发现十余件,多为传世品,多见高台或鸟立高台纹样。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玉璧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琮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飞鸟纹玉琮,神人纹玉琮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神人飞鸟纹玉琮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崧泽文化-玉琀,琀是置于逝者口中的葬玉。古人希冀以玉通灵保尸体不腐,有因不忍逝者空其口而塞入米、粱、贝、珠、玉等物的葬俗。长江下游地区马家浜、龙虬庄、崧泽、北阴阳营、良渚等文化遗址中皆有玉琀出土,见有管形、圆形、鸡心形等形制。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崧泽文化-玉璜,璜是佩于胸前的饰玉,两端各有一孔,以供系挂。崧泽文化时期的玉璜多出土于女性墓,有条形、桥形、半璧形、鱼鸟形等多种形制。玉璜具有身份象征意义,后世发展为组佩的重要构成,秦汉后逐渐消失。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马家浜文化-石玦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崧泽文化-石镯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玉钺,汉字中的“王”字是从钺演变而来的象形字,呈刃口朝下的钺形。“父”字则从手举钺的形象演变而来,表示手握权杖,亦即权力。此件玉钺无使用痕迹,仅作礼器使用。其与瑁、镦组合而成的权杖,被认为是王权与军权的象征。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琮形玉管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玉项饰,良渚文化玉器材质多样,以福泉山遗址为例,可见透闪石玉、蛇纹石玉、绿松玉、石英质玉、云母、萤石等多种材质的珠、管等组合而成的串饰。是良渚用玉多样性的体现。
玉带钩
玉冠形器,又称“梳背”“冠徽”等,部分饰有神人兽面纹,仅出土于高等级墓,是身份地位的标识。
半圆形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重圈纹玉锥形器,神人兽面纹玉锥形形器,神人纹玉锥形器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良渚文化-神人纹玉锥形器(附套管)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兴隆洼文化-玉玦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红山文化晚期-玉龙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红山文化晚期-鸟形玉饰,蚕形玉饰,兽首玉玦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石家河文化-虎首形玉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石家河文化-鹰攫人首纹玉佩,有学者认为鹰攫人首反映了以敌方人首祭神的伐祭习俗,有学者则认为鹰是东夷始祖的化身,人首并非敌俘,而是先人勇猛精神的体现。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石家河文化-玉神人首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龙山文化-玉牙璧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龙山文化-玉璋,玉璋属礼兵器,是权力、地位的象征,其功用或与山川祭祀有关。先秦文献中记载墨色的玉为“玄玉”,中原和西部地区曾以玄玉为贵。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齐家文化-玉刀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齐家文化-玉琮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齐家文化-玉璧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农事图玉山,玉山多以山水人物及历史故事为题材,布局有清初山水画之风,雕琢集历代大成,代表了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双龙耳乳丁纹玉簋,明代工艺美术多受文人审美志趣影响,北宋始兴的金石之风在器物上多有体现。此件玉簋器形、纹饰模仿商周青铜器,气韵质朴,表思古之情。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春水玉带饰,“春水”是金元时期流行的玉器装饰题材,由辽代契丹族的春季渔猎活动衍生而来,更是草原民族风情与汉族传统玉文化的完美融合。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璋,玉璋萌芽于史前山东半岛,与山川祭祀仪式有关,是夏代重要的礼仪用器。出土者散见于黄河、长江、珠江流域,是早期中国的发展见证。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龙形玉佩,商人藏礼于器,玉器与青铜器一同承担着“礼”的功能。此玉龙与甲骨文“龙”()字造型几乎相同,寓示着文明全盛时期的到来。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龙形玉佩,西周宗法制度严格,贵族以组合式玉佩的繁简区分身份高低。至东周,纷争不息,秩序不再,儒家提出玉有“德”,倡导君子佩玉,借以重申法度。组佩再次流行,以龙形为主体。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蝉形玉琀,蝉蛰伏数年,一鸣惊人,生命历程与汉代人希冀灵魂复活、得道升天的期望不谋而合。被置于逝者口中的蝉形玉琀,与玉衣等各类丧葬用玉共同使用,标志着丧葬用玉的巅峰时代。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胡人饮酒纹玉带銙,有唐一世,繁华如织。此件玉器正面雕饰一位手持来通杯的西域胡人,是彼时开放包容的社会缩影。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鹦鹉蕉石纹玉饰,两宋玉雕延续唐代,多从浮生万物、祥瑞符应中汲取题材,贴近大众的朴素情思。此类玉饰精致写实,似院体画中一景,人称“玉图画”。
玉器馆(2025.1.18上海博物馆东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