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的身份、武将和出牌艺术——以5人标准身份场为例·弈策

标签:
五艺杂刊二月游戏三国杀弈策杂谈 |
分类: 五艺杂刊 |
三国杀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不知道的童鞋请自行百度。首先,三国杀诞生之初是作为一款卡牌类杀人游戏,具备了三个要素,即身份、技能和功能牌。因此身份场是三国杀的本源,而像1V1、3V3、国战等新的玩法则是在最初的体系上发展而来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1V1中对标准包里一些武将技能的修改,以适应1V1模式的平衡性。所以,如果想要从本源上感受三国杀的魅力所在,就要体会其最根本的模式身份场。当初三国杀是作为实体卡牌率先发行的,因此身份场的人数并不是像现在的线上只有两种,这里之所以选取5人场,是因为奇数的人数设置使得身份的重要性上升。玩过三国杀的童鞋都深有感触,在6人场和8人场中,大部分情况都是反贼跳反,因为反贼如果想要获得最大收益,必须将“自己是反贼”的这一身份信息传递给其他反贼,从而明确目标(这里不一定是主公,目标的确定涉及到了局势的判断)。那么偶数的人数设置就变成了3V3、4V4,使得身份这一要素不那么重要。三国杀在诞生之初就设计了三种势力:主忠、内奸和反贼。这比传统的杀人游戏是一个创新(像狼人杀这样的杀人游戏在最初的版本中只有两种阵营),也因此意味着一个奇数人数的设置更能体现出杀人游戏中对于身份逻辑推理的要求,不然也就没有必要“暗身份”设置了。5人场正是奇数人数设置的最少人数,也是仍然存在于三国杀手游中的一种身份场模式(网页版现在是6人场)。标准包是三国杀诞生之初的卡牌集合,包含武将和功能牌,观察里面的武将技能设置和功能牌设置,就可以看出在设计三国杀之初设计者的思路和想法,简洁、实用,又符合人物故事背景,具有关系的人物技能上也有配合,这也就是标准包仍然风靡的原因。另外,在《炉石传说:基于中立基础卡牌的卡牌价值模型》一文中我也提到了一个卡牌游戏诞生之初的卡牌集合最能体现这个游戏的特色所在,也是设计者的原创所在,之后的扩展都是在这个体系上进行再加工,有些是画龙点睛,有些就是狗尾续貂了。这也是为什么要选择5人标准身份场的原因了。
在经过了上面的铺垫之后,下面将以5人标准身份场为例,谈谈三国杀的身份、武将和出牌艺术。
5人标准身份场的身份设置是:1主、1忠、1内、2反。这样一个设置使得三方势力都要小心翼翼,身份隐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判断身份呢?一般情况下,有几个根本性的准则。
第一,忠臣是不会对主公采取没有缘由的负面行动。什么是负面行动?没有缘由的杀、顺手牵羊、过河拆桥等这些就是负面性的。而借刀杀人这样的不一定是负面性的,比如忠臣通过自己的判断得知了另外一个人是反贼,反贼空城,忠臣杀了一下,反贼只剩一点血,此时忠臣借主公的刀杀这个反贼,主公并不能借此判断忠臣的行为是跳反;还有一些情况是因为武将技能,比如主公为大乔,忠臣因为距离够不到在主公攻击范围内的一个反贼,于是对主公出杀,此时主公并不能因此判定忠臣的行为是跳。所以这条准则在判断的时候要注意,一定是“没有缘由的”,事实上上面两个例子正常点的忠臣在身份都不明朗的情况下并不会这么做,但是不排除有新手玩家会这么做。
第二,主公不要随意根据武将来判断身份。这是新手最常见的错误,拿到主公,手里一堆牌,然后照着张飞、貂蝉、吕布这样的武将就开始杀。这是致命性的错误,武将和身份并没有对应的关系,所以主公切记不要以武将来判断身份。主公在第一轮中一定是承受伤害的,而不是输出伤害的,如果第一轮上来就秒了忠臣,那基本这一局也就没什么希望了。
第三,如果进入1主、1忠、1内的残局,且身份不明朗,主公切记不要随意开火。这也是新手最常见的错误,比如在之前的轮次中,一个武将带走了两个反贼,而且又是给主公无懈可击又是加桃的,然后进入了主忠内的残局,主公就可劲帮着这个武将杀另一个,结果死了发现是个忠臣。不管之前另外两个武将表现如何,只要进入残局且身份不明朗,就不能判断谁是忠臣、谁是内奸。即使感觉把握很大,也不要补最后一刀。经常性的主公补了最后一刀,结果发现是忠臣,弃置掉所有的手牌和装备,被内奸一波带走的。
以上三条准则是判断身份的有利工具,在这三条基础上,根据武将、出牌顺序、出牌时间等信息就可以判断清楚场面上的身份。
下面谈一谈武将,标准包一共25个武将,7魏、7蜀、8吴、3群,其中具有主公技有3个,曹操、刘备、孙权。我们在选择武将的时候一定是根据身份选择,而不是根据喜好。下面我将根据不同的身份谈谈武将的选择。
主公的首要目的就是承受伤害,而不是有所作为,只有在存活的前提下才能有所作为。我们看曹操、刘备、孙权的技能设计就会发现,其思路就是承受伤害。因此这三个武将是适合作为主公的,其中曹操和刘备需要忠臣的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主公的优势,而孙权则可以独立自主。另外其他武将里,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输出型,比如吕布、马超、张飞这样的强力输出,也有许褚、关羽这样的弱输出;第二类是辅助型,比如张辽、大乔、甘宁、华佗这样的;第三类是吃伤害型,比如郭嘉、司马懿、夏侯惇这样的。此外还有复合型的,比如孙尚香属于爆发输出辅助复合型的,黄月英、甄姬这样的爆发输出型的。在选择其他武将的时候要考虑相应的出牌策略,比如主公选择了张辽,那么在身份不明朗的情况下不要随意突袭,避免误伤友军。但是不管选择谁都要记住一点,只有存活才能胜利。
忠臣在选择武将时要注意主公的选择,这是最最根本的。如果主公选择了一个强力输出型的武将,那就意味着我方不缺少输出,那么就可以选择偏辅助的,当然也可以再选择一个输出型的;如果主公选择了一个偏辅助的,那忠臣就一定要挑的起输出的大梁,别指望内奸输出,因为内奸并不是无条件的杀死反贼。
内奸的选择就一个准则,独立自主。比如貂蝉、孙尚香、大乔这样的并不是很适合作为内奸的武将,因为在最后的主内对决时,相当于只有一个技能,这就要求在进入对决之前要对主公进行充分的削弱,否则主公的状态不错,很难有胜利的把握。
反贼的选择就基本随缘了,因为反贼之间并不知道身份,所以配合不好打,但是有一个方向,就是根据主公的强弱程度选择,如果主公生存能力不足,就可以选择输出型的,如果位置更好,比如2号位,就可以选择黄盖这样的,极有可能一波带走。如果主公生存能力很足,就要考虑如何先找到忠内,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
不管怎么样,有一点需要明确,就是武将是服务于身份的。
最后我们谈谈出牌策略。手牌和装备是技能的根本,没有这些技能也就没有了作用。新手经常会把手牌打空,这是十分不好的,只有手里有牌,哪怕只是一张闪电,都有可能用掉别人的一张锦囊。伤害牌也是一样,如果伤害并不是很足,且在手牌上限之内,就不要轻易用掉。留的那张杀,就可能挡住一次南蛮入侵,赢了一次决斗。装备牌也一样,不要随意踢掉,在换掉的时候要想一下为什么换,别等到要用到的时候发现被踢掉了。要学会留桃,如果并不是十分紧急,且别人不太可能拿走你的桃,就不用马上吃掉,可能下一刻这个桃就救活了一个队友,然后取得胜利。要会算节奏,节奏算得好,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该杀,什么时候不该杀,补到想补的刀,拿到想拿的牌。
一个好的三国杀玩家,是会知道如何判断身份、如何选择武将、如何处理卡牌资源,不断削弱对手的实力,一点一点积累优势,最终取得胜利。虽然是以5人标准身份场为例,但其中所述的经验却是放之皆准的,在此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些计谋,也就成为了三国杀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