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史学

(2011-06-20 09:01:33)
标签:

杂谈

分类: 社科微尘

一、心理史学的定义

心理史学是一门专门处理人类群体对于特定的社会与经济刺激所产生的整体反应的极端抽象的统计数学科学。

二、心理史学的两大假设和三大公设

1、  两大假设

①在未来的一千年间,人类社会没有任何基本上的变化

②人类对于各种刺激的反应恒常不变

2、  三大公设

     心理史学涉及的人口数目必须足够庞大,使得整体可视为一群随机互动的个体,因而能以统计学方法处理,也称作谢顿第一定律。

一般认为,将心理统计学应用到小于一个行星的人口时,就失去了意义。这是心理史学公设中的随机条件。

②在目标尚未达成之前,人类不得预知心理史学的结论,也称作谢顿第二定律。

     银河中只有一种智慧物种,亦即现代智人,也称作第零公设。

三、心理史学的数学建构

1、  集合变换

2、  场微分

3、  瑞格积分

利用整个行星的心理倾向分布,还有不稳定的情感模式,来表现行星上存在的两种主要经济阶级——它的范围也可以扩大为整个星区,意义是张力的极限。

4、  勾里洛夫定理

四、心理史学中的数学概念

1、  相位

2、  多维关系式

五、心理史学的数学特点

心理史学成功的基础,在于谢顿函数的发展与正确的利用。这些函数所表现的性质,正好完全等于社会与经济力量的总和。

在心理史学的数学架构中,只牵涉到了三阶方程式。任何偶发性事件,只要几率大于某个值,全都会涵盖在里面。

心理史学是一门统计科学,因此随着时光的流逝,失误的几率会以几何数列的方式增加,最远可以预测1500年。其准确度a与时间t的近似函数关系式是:

a=-0.000401868766t+1.058919533663

六、心理史学的理论基础

1、  生物统计

2、  神经化电数学

3、  最小限度必要性理论

4、  天元电路原理

5、  偏逸现象及其级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