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人品≠能力
无锡
张文律师
今日,看到一则消息《苏州新任市委书记在职大专学历引关注》,内容主要是:南京原市长蒋宏坤已于日前出任苏州市委书记,以接替从这一位置调任深圳市长(代)的王荣。在官方公布的蒋宏坤简历中,“在职大专”学历引起极大关注。
从苏州市委书记走出去的高级官员,多有“学者型官员”之称:
现任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是自学成才的
“学者型官员”典范,拥有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曾被誉为“罕有的具国际视野的官员”。
蒋宏坤的前任王荣则被视为“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他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头衔。
蒋宏坤“在职大专”的学历显然打破了这一不成文的“惯例”。
目前,社会公众的一般概念已经形成:学历≠人品≠能力。那么,作为党政干部的选用,当然就不应当唯高学历是用,不管这张文凭是名副其实还是水分多多。显然,选任蒋宏坤一定是重点考察了他的品质与能力的。
学历、人品、能力,三者中,先天因素所占的比重很少,几乎皆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或是学历教育。
然而,正是这后天的教育搅乱了这三者的关系,使得其不再具有内在的联系,甚至大量出现极端个案:高学历低品质、有学历无能力,等等。这样的负面事例呈越来越多的趋势。
三者中,个人认为,人品最为重要。为人要端正、有礼有节、守规矩。
然而,目前的教育体制,三者中却凸显出学历最为重要的局面,甚至可以牺牲培养人品、能力的时间和精力。
具有良好的品德,能自觉守规矩,绝非一朝一夕能形成,必须从小培养,直至成为一个人的行为思想的组成部分,成为潜移默化。比如说自觉排队,是否已成为人们的习惯性动作?
号召多年的素质教育,是否见成效?素质教育,对应于文化教育,其实质应当就是品质和能力的培养。然而素质教育仍给升学体制让步,因为,在人们眼里,学历才是最为重要的,一切以此为导向。
改变这样的一个畸形的局面,将是提高社会总体素质的关键所在,也是营造规则有序的和谐社会的源头。
较低学历甚至没有学历的人品能力俱佳的大有人在,有学历、高学历的人难道不应当是一个良好品质、较强能力的综合人才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