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线篆与元朱文的区别

(2021-01-27 13:30:11)

所谓铁线篆,顾名思义线条是状似铁丝的篆书,其线条特点是笔画纤细而刚劲。新莽时期,同律度量衡之铭文,笔画纤细,似开铁线篆之先河。唐李阳冰的《城隍庙碑》和《谦卦碑》则是典型的代表。关于"铁线"的名称,有的说是取像于"铁线草",这种草叶柄细长且黑,有光泽,像铁制一般,故得其名。

铁线篆本是小篆的一种。从秦代《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玉箸书而出。用笔圆活,细硬似铁,首尾不露锋,如玉箸一般,故名玉箸书。而唐代李阳冰的铁线篆和玉箸篆是有区别的,铁线篆的笔画更加纤细,线条也更富弹力刚性。

篆刻,顾名思义是以篆书文字镌刻于石、玉、铜器(亦有铸范而成)之上。当然后来也有人以别的字体比如楷书、隶书入印的,但那已经不是严格意义的篆刻了。篆文,包括大篆和小篆。小篆就是秦统一后,由李斯倡导的“天下书同文”后,由原来秦国的文字,参以六国文字省改而成的文字,实际上绝大多数是秦文字。大篆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大篆是指秦以前的六国文字和秦国的文字,包括籀文(因见于《史籀篇》)和唐代出土的石鼓文,广义的大篆则包括金文和甲骨文。

篆刻中以铁线篆入印后,形成一种纤细而华美清丽的印风,盖始于赵之谦。后来把这种风格光大而至于巅峰的是陈巨来。后者则被称为“元朱文”或“圆朱文”。很多人包括业界的人士对铁线篆和元朱文分得不是很清楚,有的甚至认为是一回事。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

文人直接参与操刀治印,始于明代的文彭、何震。据说是元代的王冕偶然发现了“花乳石”,这种石头石质偏软,便于奏刀。之前的印章,文人只是参与,大概是书写印稿,然后由工匠完成。

赵之谦的细朱文印非常秀美,影响极大。后来的继承者光大其特点的当推王福庵。王福庵及韩登安、吴朴堂等人的印风,多以瘦健俊雅著称于世,名之曰铁线篆。

元朱文的代表人物首推号称“三百年来第一人”的陈巨来。当然陈巨来的元朱文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他是赵叔孺的得意弟子。又从赵孟頫、文征明等人的用印中汲取了很多圆润的元素。大家都知道,篆刻水平与书法水平密切相关。陈巨来开始学篆刻的时候,书法水平一般。这就让他在苦练书法的同时,在设计印稿上独出心裁。陈巨来把印稿纸折叠成若干小格,类似于几何学中的坐标图纸。在其上布局,用沈乐平先生说:“线条的高度理性化、空间的绝对秩序化,似乎都不再有进一步前行的可能了。用刀干净、平稳、光洁,布白均匀、对称、和谐,不露任何破绽”。

那么,铁线篆和元朱文的区别在哪里?笔画纤细、瘦健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区别在于:一、铁线篆不仅限于朱文印,也有白文印,而元朱文都是朱文印。二、铁线篆印面中字字独立,在结构上没有牵搭勾连,而元朱文则打破了单字结构的独立性,线条多搭接牵连,印面浑然一体。三、铁线篆强调刚劲有力,而元朱文则倾向于圆润柔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也说韩复榘
后一篇:祭母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