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趋势判断 |
分类: 投资 |
过去的一年,笔者是个不折不扣的空头,一股未买,文章也写的少了。有人说距离产生美,这句话用在炒股上恰如其分,笔者做投资天天和企业打交道,并购的、融资的、拟收购资产的、IPO的、新三板的,作为一个草根创投没背景没实力没关系,和大企业无缘,所以只和小企业亲密接触。去年被热炒的概念不少,机器人、电动车、手游、影视、环保、移动支付等等,都是概念性那个炒作,看着眼花缭乱的概念切换和小板指数漂亮的上升通道虽说羡慕不已,但基于对行业现状难有认同感,故只能是望指兴叹了。
黄历上说马年是个好年景,那马年股市该当如何呢?先看大指数。上图中不少人在1849前后抄了“底“,沪市大指数里银行煤炭钢铁等老五朵金花占据主要权重,钢铁煤炭就不说了,这些企业规模大趋势差,在没有大规模货币刺激的条件下基本面没有翻身的条件。银行是重头戏,沪市银行股占40%的权重差点就叫银交所了,银行股市盈率市净率股价都屡创新低,然大户散户折戟于银行股的却不在少数,就基本年、技术面、趋势面各方面看,怎么也不至于大亏?然而这小概率事件却实实在在的落在了自己身上,令人郁闷。
假设A银行有1亿贷款,5%的利润和1%的坏账,这是个符合标准的指标,但操作不慎坏账增加到200万(即2%)咋办?把1亿贷款规模增加到2亿,坏账比例就降到1%了。以上我仅举个例子,增加贷款规模有很多指标限制,重组坏账也有其他方法,但上述方式是各个银行的常规操作。
08年之后各行业不景气,大量信贷投放于周期长、收益低的传统行业,从信贷所投产业方向看根本不足以支撑银行靓丽财报,银行为降低坏账比例、维持金融信用、保持持续融资能力,必须通过持续扩大规模维持现状,由于他们总能弄到钱所以一年复一年的循环运作着 ,业绩不断增长投资者完全可以无视其方法,但2013年央妈变脸这种方式受到挑战,银行出现了“钱荒“,上述故事难以为继,尽管2014我们还能看到银行业绩的靓丽,趋势已然明朗。这就是当前银行股的大背景,同时也说明了大指数一蹶不振的的原因。
A股几十万亿的市值银行都钱荒了哪还有闲钱炒股,没钱自然炒作不动,特别是那些进出容易的大盘股。但大指数炒不动不妨碍炒作小指数,现有市场的资金规模炒作创业板一万亿流通市值还是绰绰有余的。创业板指数自500余点一路飙升至1500余点涨幅惊人,上图显示创业板指数一直跟随纳斯达克指数上行,纳指涨幅100%,创业板近200%,炒作概念也亦步亦趋的东施效颦。但随着QE的持续收缩纳指形成剧烈震荡,而新兴市场已由震荡转化为动荡,纳指还能再续辉煌么?
2014年的宏观背景,是一个夹杂着改革、转型与产业升级的不确定环境,IPO开闸后的新股发行改革漏洞百出,在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下要想从长期投资中获益非常的困难,基于国内当前环保问题突出的现状,医药与大健康是长期值得关注的版块,而互联网及相关产业泡沫化明显。指数的选择性炒作,依现有市场的资金总量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失去了纳指的标杆,在创业板已经进入市梦率炒作的条件下还能持续么?这种情况下如果现在入市显然是不明智的,如果手握股票那么观察成交量变化随时止盈我想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