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榆林骑街六楼

标签:
骑街六楼 |
分类: 我的旅游 |

文昌阁
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楼基平面为正方形。阁上二层供奉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文昌帝君,三层供奉魁星神像,传说他手执点斗朱笔,点取科举仕子之名,旦被点中,文运官运即会与之俱来—“魁星点斗,金榜题名”。只是目前没开门,不能登阁。
万佛楼
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一楼南北各有四根立柱直通二层额枋下,还有十四根廊柱环列,这些柱子支撑了整个楼体的重量。二层通殿内原供有佛像万尊,寓“万佛生万福,福德聚汇,广如大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无穷无尽”之意。当地人说这里是榆林城龙脉的龙心所在地,是榆林城的护身符。
星明楼
建于明嘉靖年间,“二拓榆阳”后,城区南扩,原有鼓楼明显偏北,又修南鼓楼即新明楼。《榆林县志》载:“榆城之楼著名者五,惟新明楼独秀。”秀在它的“新”。“新”则与其它楼完全二样,悉为木头结构。“明”就是要能立于楼上看到日、月、星;楼柱二十九根,象征“二十八宿”;楼顶十字歇山,寓意日月交辉;还要重檐三滴水,蕴含天、地、人。传说,官府将建楼之差交给当地名木匠李申提,申提得到仙人瑶池天官的指点,依照仙人送的蛐蛐篓模型建造了新明楼。
钟楼
钟楼建的最早(成化八年),成的最迟(现在所存之楼为1921年所建)。楼为中西合璧式,南北两面各有四根水磨青砖圆柱,四面设有欧式门窗。楼顶八角木质亭间悬挂一口报时大铜钟,故名“钟楼”。它位居古城中心,街宽巷直,又因掺有西方元素,成为民国一代的中心枢纽。
凯歌楼
它原为“二拓榆阳”时的南门,亦门亦楼,既为美观,也为瞭望防御之实用。弘治五年(1492)巡抚熊绣主持修建,原名怀德门。正德十三年武宗皇帝驻跸时改为“太乙神宫”,正德十六年(1521),巡抚姚馍改为凯歌楼。
鼓楼
建于明成化九年。台基为陕北特色窑洞式建筑,四门洞开,洞顶由东西走向的四块大砖相连封顶。











































































































































